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阜阳历史人物介绍9

阜阳历史人物介绍9

  周子健(1914~)临泉人。民国25 年(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干部股股长,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处长,中央-部秘书处处长。1949 年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安徽省省长,中共安徽省委代理-,第六届全国人大中国—— 法国友好小组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 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详细]
丁武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8971993)
  • 丁武选
  丁武选(1897~1993)阜南人。民国18 年(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道委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川陕省保卫局副局长、独立第二师师长兼保卫局局长。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等八办事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兵站政委。1949 年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后勤部副政……[详细]
  张其濬(1900~1983),字文渊,界首市徐寨乡巴庄村人。兄弟4 人,张其濬排行第三。民国3 年(1914 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民国8 年因参加“五四”运动被校方开除,中途辍学。民国10 年赴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物理硕士学位,又转入巴黎高等无线电学校,后在巴黎SFR 无线电公司任职,获无线电工程师职称,此间结识革命前辈徐特立。民国17 年,怀着发展中国的教育和无线电事业的爱国热情离法回国,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次年受聘到安徽大学任教授……[详细]
  郭其昌(1866~1903),字世五,界首城关大郭寨人。清末武举,皖北“哥老会”主要首领。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郭其昌赴京会试,目睹清廷腐败,列强霸道,愤慨异常。遂与豫人武举马铁通、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之子程绍周密议,决心抛弃功名利禄,返乡组织“哥老会”。光绪十六年,郭、马、程等人于农历三月初三在界首集密会,公推郭其昌为总督。组织有军师、都督、大将、头目等一套班子,制订有起义纲领,旨在“反清驱洋,打倒-污吏、土豪劣绅,绥靖天下,保……[详细]
  臧致平(1869~1944),界首城关人。幼家贫,成年后以卖水为生。因生活所迫投身清军,先在第一协统张怀芝部任标统,后为冯国璋辖部。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被选送吉林讲武学堂学习,肄业后返部。民国2 年(1913 年)11 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第十四混成旅旅长。民国6 年9 月12 日,任漳汀镇守使。翌年移驻厦门被提升福建第二师师长,属皖系李厚基部。民国11 年,因反对李厚基、陈炯明“联省自治”的主张,被削去师长职务。遂投靠皖系芦……[详细]
  张蕴华(1899~1931),名育英,字蕴华,曾化名张振亚、张育才、张涛,临泉县长官店人。7 岁入塾攻读,天资聪颖,爱劳动,性刚强,因右手6 指有碍握笔,断然将赘指咬掉。民国4 年(1915 年)考入阜阳县立高级小学,刻苦钻研,富有正义感,乐于和穷人家子弟交往,常在物资上援助贫苦同学。张蕴华不畏-,主持公道,善于辩论,在同学中威信很高,曾为首反对学校将助学金发给富人子弟而遭忌恨。张蕴华高小毕业后,尽管成绩优秀,学校当局却以不守校规煽动-……[详细]
  张钊(1964—1985),阜南县黄岗区张寨乡大圩村人,中-员,革命烈士。张钊初中毕业后,于1982年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291部队1连8班战士。1984年,张钊加入中国共产党,提任班长。1985年5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张钊所在部队坚守老山阵地。张钊率领全班战士打退敌军50余次进攻,打死打伤32名,该班被评为“好八班”,张钊被团党委授予“火线模范党员”称号。同年12月17日,张钊在坚守阵地时遭敌军炮火轰炸,不幸牺牲。部队……[详细]
  张金良(1963—1985),阜南县三塔区大桥乡胡寨村人,中-员,革命烈士。张金良出身于农民家庭,1982年11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1师(乙)1团3连先后任战士、副班长。张金良入伍后,随所在部队参加国防施工,被评为“硬骨头战士”,两次受嘉奖。1985年3月,张金良随部队奉调赴滇,进入云南边防前线。张金良班受命坚守三面临敌的老鹰嘴阵地,抱定“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9月25日凌晨,越南侵略军以1个排的兵力侵犯老……[详细]
  武利民(1964—1985),中-员,革命烈士。武利民出生于干部家庭,家住阜南县卫生学校。1983年高中毕业,同年10月应征入伍,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5291部队二炮连五班战士、副班长。武利民在部队两年多的国防施工中,吃苦耐劳,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连、团嘉奖。1985年4月,武利民因父病重回家探望,接到部队召他归队的电报,立即告别家人,提前返回。当时,由于越南侵略军不断侵扰我国边境,部队正开展备战动员。武利民连续向部队递交请战书、决心书……[详细]
  沈恩久(1933—1982),阜南县曹集桂庙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革命烈士。沈恩久自幼家贫,8岁丧父,靠叔父沈义久抚养成人,建国前捕鱼务农为生。民国37年(1948),他积极参加反匪反霸斗争,先后任民兵分队长、中队长。1952年6月参加工作,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任桂庙乡副乡长,1959年因抵制浮夸,据实报产而屈遭批判,并受错误的党内警告处分,1962年得以纠正。1968年,沈恩久任桂庙公社-、管委会主任,遭造反派……[详细]
  徐炳荣(1916—1978),临泉县杨桥区人,文艺工作者。徐炳荣出身贫穷农家,12岁入庙为和尚,后还俗,入戏班学戏艺,辗转于豫皖边区。徐炳荣天资聪颖,又能虚心苦学苦练,戏剧表演技艺不断长进。他唱的“沙河调”浑厚高亢,极受观众欢迎,“徐红脸”之名称著于皖西北、豫东南10多个县。《寇准背靴》(饰寇准)、《孙安动本》(饰孙安)、《火焚纪信》(饰纪信)是徐炳荣的拿手好戏,在各地演出,座无虚席。徐炳荣曾参加安徽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三等奖。1952……[详细]
  郑廷友(1902—1973),阜南县地城区李集乡人,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郑廷友出身于贫农家庭,8岁丧父母,讨饭为生。15岁为地主扛活,挨打受骂,苦不堪言。民国18年(1929),郑廷友投奔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二营四连当战士,后任班长。民国20年(1931)郑廷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第四军十二师七十五团先后任副排长、排长、副连长。民国23年(1934)参加红军长征,长征途中调任中共-警卫连连长。西安事变后,郑廷友在延……[详细]
  吕子厚(1897—1963),原名吕世培,阜南县赵集区何寨乡吕老寨人,医师。吕子厚于民国6年(1917)考入南京金陵大学。该大学系教会所办,校长是美国人,歧视非教徒学生,强行奴化教育。吕子厚与进步学生掀起反奴化教育的-,赶走校长,-立誓罢神学课。吕子厚于翌年转入南京国文东南大学就读,民国13年(1924)毕业。建国前,吕子厚先后在亳县、阜阳、宿县、蚌埠、立煌、风台等师范学校任化学、生物教师兼校医。民国38年(1949)元月参加革命工作,……[详细]
  方端臣(1894—1959),阜南县方集人,俗称“方老端”,爱国武师。方端臣自幼好武,13岁拜山西花沟山罗宾甫为师,学得一身武功,尤以五音八卦掌和三击掌最精。在当时武林中自成一家,其弟子有马汉卿、陈丰厚等,人称方派,在黄淮平原及长江中下游甚有名气。民国13年(1924),方端臣为无锡盐务局保镖。一次,路过扬州大明寺,见两个日本武夫当众炫耀武功,其中一人将一面碑石连击三掌,那石碑断为两截。日本武夫面对中国观众,极为狂妄嚣张,大有目空一切之……[详细]
  吕和笙(1886-1957),字大镛,阜南县赵集区会龙乡吕小圩人,进步人士,教师。吕和笙17岁考中阜阳县学庠生。辛亥革命后,吕和笙与阜阳县进步人士吕荫南等赞助国民革命,极力反对倪嗣冲镇压革命党人。曾被阜阳各界推选为代表,与倪嗣冲的县议员谈判,被捕入狱,后经阜阳各界人士营救,幸免于难。民国17年(1928年),在阜阳“四·九”革命-前后,吕和笙同情革命,以担任阜阳人民自卫团团总的身份,掩护和营救了不少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后因营救周传业(吕……[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