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阜阳历史人物介绍3

阜阳历史人物介绍3

  张光祖(1501-1580),颍州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上虞县令。在虞县率众修白马湖筑海堤40里,消除地方水患。当地人为其立生祠以表纪念。后升御史,察核糟粮,颇尽职责,废除了以往官吏用“样米”肥私的恶弊。在巡按陕西时,严厉告诫所属官吏,一概抛开行贿受贿的恶习,并亲惩了一些-,有力地扭转了当地贿赂公行的吏风,很受人们称赞。嘉靖二十年,俺答贵族常派兵骚扰明边境地区。朝廷派他巡视边关,他发现有些边将不事战备,却杀良冒功,对此极为……[详细]
  张洪元(1905-1984),字济众,戴桥乡张屯人。16岁弃学随父张贵馨专习祖传喉科。洪元随父习医,在耳濡目染,遍览医书的同时,注重收集民间土单验方,结合诊断,视听病情疗效,不断充实祖传喉科验方。1953年,洪元参加戴桥联合诊所,由于医术娴熟,加之自己炮制单、散、丸、剂,大大方便了群众,享誉泉河两岸。1959年调县城中医院工作后,张洪元主持的中医喉科更是享誉县境内外。阜阳、太和、临泉、蒙城、阜南、沈丘、郸城、鹿邑诸县,慕名求诊者日众。张……[详细]
  张克平(1917-1945),又名张守智,白庙乡大张庄人。9岁入启蒙私塾。民国22年(1933)考入阜阳县立沈丘集(今县城)高等小学。民国24年考入河南省槐店(今沈丘县城)颍滨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救国会,次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国26年颍滨中学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被吸收为首批团员。“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在党的秘密领导下参与组织前锋话剧团,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话剧团党小……[详细]
  张朝阳(1949-1967),建颍乡朱楼行政村周庄人。1964年1月应征入伍,在三三二四部队通讯连任电话员。1967年3月入党。工作积极负责,认真钻研业务技术,连续2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援越抗美战争时,张朝阳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1967年2月,在中越边界上的一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在炮火弹雨中,及时准确地完成通讯任务,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张朝阳在完成最后一次通讯任务时,不幸被敌机炸弹击中,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部……[详细]
  张东杲(1907-1928),字若晦,太和县关集人。1921年考入阜阳省立六中读书,因抗议学校无理开除太和学生而愤然离校,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一中学高中理科,曾主编太和旅宁同乡会刊物《太和之光》。1925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三•一八”惨案,他是工大学生--的组织者之一,反动派的开枪镇压,战友们的流血牺牲,益发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北伐军兴,东杲毅然南下,请缨武汉,参加了叶挺将军领导的二十四师,任连政治……[详细]
  张会亭(1901-1967),世居城郊区淮颍乡陈屯村。9岁给地主放牛,11岁就当了长工。曾经讨饭11年,尝尽了人间辛酸。1949年初,他参加了地方革命工作,同年农历腊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办的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都是全县最早的。1952年,他带领社员搞科学种田,试验一年三熟作物,试行两种作物套种,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59年,他带领社员大搞水利建设,挖沟50条,打井38眼,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多次被评为县、地区、省、……[详细]
  张星桥(1886-1953),字汉秋,颍上县城关镇人。自幼读私塾,聪颖好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童子试,进为县学生员,时年18岁。宣统元年(1909),入安徽省高等学堂,毕业后,任颍上第一高等小学教员。民国5年(1916),任颍上劝学所视学。民国20年(1931),任颍上县教育局局长。当时颍上党派林立,教育界亦陷入漩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洁身自爱,主动引退,设馆教书,后又在家创办四维学社。民国22年(1933)夏被聘为《颍……[详细]
  张大本(生卒年无考),字汝立,明末颍上名医,他精于诊脉,开处方随症化裁而不泥古,巧治患疾,服药即愈。有个富人害了寒噤病,抱火也不感到温暖。其他医生给他用了温药,寒噤反更加厉害。张大本诊断为内热,“阳乘阴于内,阴不能藏而外附”,所以寒冷打颤。他改变药方,一剂即愈。另一武弁得了狂症,呼叫跳踉,几个人不能缚其手脚。其他医生认为是阳症,用药清之,癫狂更甚。张大本诊断说是阴内亏而阳不收,所以形强多躁,但气还壮,仍可治,投药一剂便好。有一小孩吃田螺……[详细]
  张玠(生卒年份不详),字秀甫,号筱庵。明代名医,颍州城内人。玠博通医理,医术精湛,医道勤奋,医德高尚,急人所难。其治病诊断准确。用药普遍。许多不治之症的顽病,经其悉心治疗,多能痊愈。对众医公认而又屡治无效的“心疼”、“惊风”等特殊疾病,他能以普通药物治愈。他深入研究医学,能判断一些尚在潜伏期的未发病症,提前治疗,收效甚著。(阜阳市志)……[详细]
  张仲田(1891-1983),太和县城郊张湾人,主任医师。张仲田幼时随父学习祖传治疗骨伤的医术,20岁便成为方圆百里著名的正骨妙手,被群众称之为“张半仙”。张仲田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贫富患者,他一视同仁,一样精心治疗。对贫苦农民,尤不讲价钱,极少收费。一次,一个驻军司令之子腿跌成粉碎性骨折,数处医治无效。张仲田为之手术,骨伤痊愈。这位司令连称张仲田“真乃活神仙”,欲以重金酬谢,张仲田则分文不取,只让司令放回两个被抓丁的穷苦……[详细]
  张明远(1894-1942),阜阳县行流集小官庄人,中共党员。少时读书勤奋,为人耿直。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小官庄支部书记、中共阜太边区委书记、中共太和县委委员、新四军驻阜阳联络员。民国17年(1928)参与领导阜阳“四•九”起义。民国20年,参与领导太和“四•一九”起义的准备工作。张明远两次被捕入狱,虽受酷刑而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中共地下组织的营救下出狱,因在狱中遭受严重摧残,于……[详细]
  张炯(1901-1938),字洞若,太和县关集乡盐店村人,水利专家。出身地主家庭,幼时读私塾数年,后入县立高等小学,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阜阳省立六中,旋即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大学。1924年大学毕业,先在黄淮水利部门工作,后调至国家经济委员会,从事水利工程设计。为勘察地形,不辞艰辛,足迹遍及黄河江淮流域以及陕甘云贵等地区。张炯生于清代末世,长于民国初年,痛感国势衰败,科学落后,列强凌逼,国民苦难,立志科学救国。他通晓英、法、荷兰几国……[详细]
  张昭(1921-1978),太和县坟台人。1948年参加教育工作。任坟台、刘关小学负责人,以坚持灾区教育称著。1951年暑期,奉调创办大新小学,当时灾情严重,政府拨款甚微,他依靠当地领导和群众献工献料,很快建成30间校舍,秋后如期开学。1952年,清浅小学因兴修茨河被拆除,暑假调张昭前往重建,未几落成。1953年冬,调他扩建清真小学,完成建校任务18间。1955年,调原墙区创建原墙小学,半年内建校舍50余间。经县教育局检查,其所建校舍与……[详细]
张淑真 革命烈士 (19071932)
  张淑真(1907-1932),女,太和县原墙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自幼随父读书,其父信奉基督教,故淑真亦为基督教徒。民国16年(1927),杨虎城部驻太和,女共产党员谢葆贞住进福音堂,与淑真邂逅相遇,逐成契友。在谢葆贞的帮助下,淑真参加了谢葆贞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演现代戏,宣传男女平等。鼓励妇女放足读书。谢葆贞领导成立太和县妇女联合会,淑真被选为委员,并担任城关区妇联主任,以后又当选为县妇联主任,同时还担任女子小学教师、教导主任职务,……[详细]
张酺 [] (?~104)
  张酺(?-104),字孟候,东汉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张酺少时从祖父张充受《尚书》,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永平九年(66),明帝为四姓(指樊、郭、阴、马四家外戚)小侯在南宫开学,设置《五经》师傅,张酺于此教授《尚书》,授徒百数。后奉召入南宫,向汉明帝刘庄讲授《尚书》,甚受称赏,召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深得太子敬重……[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