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历史人物介绍13

温州历史人物介绍13

  林辉山(1906—1980),原名上听,化名飞山、苏岳,平阳赤溪圆潭村(今属苍南)人。1933年春,同伴陈昌会从福鼎得悉南方成立“苏维埃”消息。即与陈等在家乡自制大刀,就地成立“苏维埃”。国民党平阳县政府派兵“清剿”,烧毁其住房,把其父亲抓去关了一年,并以500银元悬赏捉拿。同年7月,在福鼎找到中共下南区委负责人陈义成,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月回乡建立党支部,陈昌会为书记,辉山任组织委员。为学习军事,不久到红军闽东独立师一团一营一连当战……[详细]
  胡公冕(1888—1979),永嘉五乡人。出身贫苦农家,曾读过两年私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赴杭州入浙江新军随营学校当学兵。次年回乡,在溪山广化小学任体育教员。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后,在革命军第一师教导团任排长。1912年春,到杭州任体育专门学校教员,继至省立第一师范任体育教员。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0年春,浙江“一师”风潮中,被教师推为-代表。1921年10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党派往……[详细]
  潘怀素(1894—1978),原名潘茳,字思白,永嘉昆阳人。少年有志于学,20多岁即远渡重洋,先后去日本、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晨报》记者和许多大学的教授。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1921年6月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郭沫若与成仿吾等创办的创造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推动新文化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期间,是北京各大学17位教授联名发起抗日救亡的宣言人之一,又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文学、医学、教育、外语均有……[详细]
  石华玉(1913—1977),乐清象阳乡人。193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曾任江苏医学院外科讲师、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成都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7年任嘉兴医院外科主任。同年11月,赴瑞士任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胸腔外科病区主任,获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次年又获奥地利因斯博鲁克大学博士学位。10月,转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研究院进修,并任爱丁堡皇家医院胸腔外科医师。1949年回国,历任浙江省医学院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附属医院院长、杭州仁爱……[详细]
  张鋆(1891—1977),字伯鋆,平阳鳌江东河村人。少聪颖好学,15岁留学日本,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慈惠会医科大学。回国后,在江西医专、保定医专任教。1921年,以公费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习人体解剖学,次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温州瓯海医院院长。在任一年,成绩卓著。后历任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河北大学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其间1931年和1933年两次去美国,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生物系及……[详细]
  高仲伦(1890—1977),谱名乃彝,学名秉纲,号楷之,泰顺罗阳西外人。1916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毕业。历任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处州)学监,省立第四中学(宁波)、省立第五中学(绍兴)、省立第十中学(温州)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泰顺。又先后执教于战时补习中学、温州师范(莒江)、泰顺简师。1953年后重返温师、温中任教,直至退休。耕耘教坛50余年,桃李满天下,曾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中学教师。编有《舆地学》及《……[详细]
  姚琮(1889—1977),原名味辛,瑞安马屿上京村人。幼就读养正学堂,后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曾与蒋介石同学。辛亥革命时,任陆军第十一镇第八十二标排长,后升连长、教练官、讲武堂教官。1915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暂编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团中校团附、团长及驻台州兼海门要塞司令。在一师任团长时,蒋介石受孙中山指派曾来浙进行地下活动,琮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暗予支持,因此后来深得蒋的倚重。1926年,任黄埔军校上校教官、校长办公厅主任……[详细]
  张云雷(1883—1977),原名守铭,后名烈,字云雷,一字贞箴,别署石帆山人,乐清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自费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留学期间,先后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三十四年毕业,拟返国,突接家中急电,谓清政府已将其列入捕杀的革命党人名单,遂赴南洋,抵爪哇泗水(今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曾主办中华学校,又与沈钧业一起协助泗水华侨商会创办《汉文新报》。宣统三年(1911)六月回国。1912年,任浙督府参议会参议。5月间,创办浙江……[详细]
  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字冷生,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浙江法政专科学堂。博学,善诗文。1920年在温创办《瓯海潮》周报;同年5月,与王毓英、夏承焘、陈仲陶等组织文学团体慎社,先后刊出文、诗、词录4册,后从瓯海道尹吴兴林鹍翔学词。次年在林支持下,重修积谷山下东山书院内谢康乐祠并在山腰添建一间楼房,作为永嘉词人祠堂;同时创立词学团体瓯社,先后刊出《瓯社词钞》两集。继被选为浙江省议会第三届议员。193……[详细]
  郑曼青(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颖悟,从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10岁从汪香禅习画,14岁后画艺大进。1917年,到杭州,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相与研论诗、书、画。1920年到北京,因在报章与名士以诗唱和,受郁文大学招聘,讲授诗学,并得以结交郑苏戡、陈师曾、王梦白等,经六载之熏陶,诗画俱臻进境。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又任上海美专国画科主……[详细]
  戴新泮(1886—1975),瑞安鲍田人。少年曾遭水灾逃荒之苦,仅读过4年私塾。建国后,积极投身水利事业,参与筹划建设陡门、桥梁,开挖疏浚河道、浦沥,并倡议沿海、沿江陡门通常情况应关闭挡咸蓄淡,保证灌溉。1957年,率先仿效“雷公铲”原理,试制浦沥拖淤工具,获省嘉奖。平时还积累观察天象的经验,预测旱涝,及时建议水利部门作好准备,减少灾害损失。气象学家一向认为荚状云预示好天气,但新泮认为这是浙南俗称的“仙人架桥”,三天后必有大风雨。后经其……[详细]
  胡识因(1893—1974),女,原名世英,化名吴式、郑耐冬,永嘉人。先后就读温州艺文女学、大同女学、杭州女子工艺师范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上海女子体操学校,和郑恻尘结婚。历任杭州守清女学等教员。1920年,在温州创办新民小学,并在女子师范学校兼课。1924年冬,由谢文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2月,在新民小学成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首任支部书记。次年元旦,成立国民会议温州女界促成会,选为干事会负责人,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详细]
  野夫(1909—1973),原名郑育英(毓英),又名绍虔,字诚之,30年代初以EF(野夫)为笔名,后遂以野夫行世,乐清万岙乡寺岭村人。小学毕业即在家自学绘画,后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毕业于上海美专。30年代初在上海先后参加一八艺社、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上海绘画研究会、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组织,并结识鲁迅。在鲁迅直接指导下,借鉴苏、日、法、比等国的版画艺风,结合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手法,创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战斗性的作……[详细]
  王叔旸(1903—1973),原名庠宾,学名桐宾,平阳金乡(今属苍南)人。1921年就读上海中法通惠工商中学,翌年考入三友实业社,由练习生升为广告部主任、总务科主任。1925年利用三友实业社在新加坡的中华商店空余房屋开设上海书局,任书局经理。先后在泗水、吉隆坡、巴城(雅加达)设分店,进一步开拓业务。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以新生出版社名义聘请叶浅予、张光宇、张振宁编印《新生画报》(月刊),不久改《抗日画报》(三日刊),至上海沦陷前一句停刊。……[详细]
  吴百亨(1894—1973),祖籍乐清,出生于永嘉县城(今温州鹿城区)。少时仅在教会崇真小学读过三年书,后去农村替人牧牛,做帮工。17岁到温州普益药房当学徒,刻苦自学调剂学、药理学和外文等,得到晚清进士陈幼农的赏识,招为女婿。婚后由陈家资助3000元,在五马街开办百亨药房。7年中,积累资金万余元。1926年9月,在药房店堂后创办百好炼乳厂,以“白日擒雕”为商标,经二三年苦心经营,生产获得初步发展。1929年,产品获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