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历史人物介绍12

淮安历史人物介绍12

  潘埙(生卒年不详),字伯和,号熙台。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正德九年,潘埙以工科给事中上疏,劝谏武宗远小人,摈佛教,禁滥赏,勿游乐嬉谑。又谏阻拆西安门外民居作宫室,“皆不报”。迁为兵科都给事中,后历任开州同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潞州陈卿起义,他设计夺取义军所占的险要处,很快平定了起义。而当河南大饥荒,潘埙却“不以时赈”,而河南知府范不等皇上批准即开仓赈济,民众歌颂范,而潘埙却怨声四起,遂被弹劾罢官,……[详细]
  李绍贤(?~1519),字崇德。泗州卫(今盱眙县)人。明监察御史。少而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会试第一名(会元),授行人司行人。当时武宗皇帝日耽逸乐,荒于政事。而盘踞江南的宁王朱宸濠又潜谋政变。内监江彬、钱宁等俱以嬖幸掌握兵权,又都受宁王的贿赂,怂恿、诓骗武宗南巡,企图乘机下手。正德十四年,南巡车驾准备于三月十九日启行。朝野“人情咸怀疑惧”,而将相大臣尽钳口不言。而且当时江淮一带受灾荒歉,民生困窘,沿途州、……[详细]
  嵇安(1189~1262),字宽济。涟水县人。南宋义士。其祖父嵇大成,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镇南节度使、龙虎上将军。大成退任后经涟水,爱其乡土风俗,因此定居。嵇安幼年时喜爱弓箭,长成后,善骑射,愈益英勇。当时涟水地处宋金分界处,朝属宋,暮属金,地方颇不安宁。嵇安便聚集义兵,建立堡栅,保卫乡里。宋淮东制置使奉诏授以沿海巡检使。在任时,嵇安宣布防守公约,互相守望,禁止抢掠,数百里内,得以安全。他又增筑堤堰64处,创疏决法,兴修水利,鼓励农耕,……[详细]
  赵师旦(1011~1052),字潜叔。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生,宋楚州山阳(今淮安市)人。年轻时博读经史,“尤刻意刑名之学”。为江山知县时,亲自断狱审案,属吏不能从中“得民一钱”。江山县大治,“弃物道上,人无敢取”。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广源“蛮”侬智高起兵,移南天国,扰邕州,旋称帝。皇祐四年,破邕州,顺流东下,沿途诸州守臣皆弃城而逃。他听到打探消息的人的战况报告后,大声呵……[详细]
  陈球(118~179),字伯真。东汉元初五年(118年)生,下邳淮浦(今涟水县)人。幼时学习儒学,很懂律法。顺帝阳嘉年间(132~135年),举为孝廉,不久任繁阳县令,勤政廉洁。后任侍御史。桂阳李研等抢掠岭南,州郡懦弱难制,遂任他为零陵太守。建造桓帝陵基时,他节省甚巨。后改任南阳太守,因得罪豪强被诬告入狱,旋遇赦,启用为廷尉。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去世。因为宦官和窦氏有宿怨,故中常侍曹节等想用宫廷贵人的礼节殡葬太后,而以冯贵人配祔……[详细]
  徐冠苏(1915~1949),涟水县徐集街人。烈士。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1930年)8月参加涟水“八一”-,失败后被捕,脱离了组织关系。被保释回家后,曾任小学教师。日军侵占涟城后,他受抗日民主政府保卫部的派遣,打入日伪组织,搞情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盐阜区委社会部为有效展开反特斗争,决定组织力量深入敌人内部侦察。徐冠苏被派遣打入江苏省调查统计室(中统),要求他摸清敌特内部人事、组织、编制、活动等,侦察潜伏在解……[详细]
  陈治平(1898~1949),原名文政,又名惕庐。淮安横沟寺人。先后就读淮安第三高等小学、南京国文专修科、南京蚕桑学校。毕业后到淮安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校址在横沟寺)任教。民国13年(1924年)夏,由杨济沧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冬末,到广州黄埔军校当入伍生。数月后,因病返淮,继续在县立乙种农校工作,并联络青年组织读书会,发展进步力量。民国15年夏,再度赴广州,在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任文书。在军校学习期间,陈治平结识了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详细]
  植品三(1913~1948),原名永兴。盱眙县尤谭植营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初,日军侵入盱眙,群众纷纷起来抗日。盱眙打石山一带成立抗日联队,植品三任第八大队队副。后来,民国政府县长秦庆霖因植品三堂弟植永余参加新四军,而对他抄家、缴枪,迫使他解甲归田。民国29年,新四军五支队驻盱眙,植品三参加革命,任独立第三团一营二连连长、路东八县稽查。他打击日伪军,机智勇敢,神出鬼没。民国30年,他由便衣大队调到中共嘉山县委敌工部工作,后奉……[详细]
  汪筱川(1870~1947),名九成,字仪廷。淮安河下镇人。山阳医派传人。幼入私塾,后进太学深造。他秉承家学,研究先贤医著。开始帮助父亲汪浚川赴清江西坝盐务公立同善堂施药局门诊,后被聘为医士,每日诊治患者达百余人。各科同仁称誉他“后生可畏”。西坝盐务施药局停办后,归里挂牌,门庭若市,苏北各县以至鲁皖等地求诊者甚众。时为候选江宁布政司理问,补用州同。民国元年(1912年),他于河下粉章巷创办公济施药局,请高足谭济安、姚肃吾、邱慕韩等轮流负……[详细]
  梁化农(1911~1946),盱眙县古城乡人。烈士。民国28年(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到淮南津浦路东抗日。他和各界群众,欢迎罗炳辉司令员及其部队进驻古城,并帮助该部借粮,解决伙食问题,随后又协同该部收缴地主武装40余支枪,建立地方人民武装。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古城乡农抗理事长时,他挨门串户,昼夜奔波,组织农会,坚持执行减租减息政策,维护农民利益。次年任半塔直属区古城乡乡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积极为人民办事。秋天,日伪军……[详细]
  朱棨(1860~1946),字伯符。涟水县蒋庵乡朱楼村人。晚清禀生,地方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清末,他先后任江北公立中学(在今淮阴市区)监督、安东县(今涟水县)儒学学务总董、劝学所所长。民国初,任安东县署学务课长兼实业课长。民国3年(1914年)3月任涟水县第三科科长,主管教育行政。当时涟水城内只有高等小学1所,他在东大街又增办女子高等小学,亲任校长。民国4年,命次子朱宗群创办私立朱楼国民小学,联合族众将朱氏宗祠和紧靠宗祠的庵楼合并……[详细]
  朱前(1916~1944),原名贯义。涟水县余圩乡人。烈士。日军侵占涟城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斗争。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对敌斗争有胆有识,工作热情高,开辟新区有办法,不久被调到离大汉奸王培坤盘踞的时码据点最近的光华乡任指导员。光华乡当时是伪化区。他一到那里,就发动群众摧毁了伪乡、保组织,组建共产党领导的乡、村组织和联防队。为对付敌人,在全乡搞破(破路)、拆(拆砖墙、庙宇)、打(打狗)等活动,把交通沟一直挖到日伪炮楼跟前。王培坤多次派遣……[详细]
  保三娘(1911~1943),女,盱眙县城人。烈士。幼年家贫,未读过书,连名字都没有,因丈夫姓保,排列第三,故称“保三娘”。保三娘共生7个孩子,饥饿和疾病先后夺去她6个孩子的生命,丈夫也染病身亡,只剩下一个儿子保振国。家中人手单,娶一个童养媳索家凤(1928~1943),小名千金。民国29年(1940年)4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半塔保卫战胜利后进驻盱城。9月,这支部队撤离盱城,转入农村。保三娘任部队地下交通员。索家凤年纪虽小,但很懂事,是……[详细]
  胡抱一(1890~1943),淮阴县(今属淮安市)人。幼年丧父,由姑母及长兄汉卿抚养成人。宣统二年(1910年),胡抱一只身赴沪,从事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他与陈其美在沪创设精武协会,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民国成立后,转赴南京,曾充任孙中山卫士。“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张溥泉、杨啸天、景梅九从事地下工作,积极参加韩恢等组织的讨袁运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苏沪一带民众风起云涌,响应革命,胡抱一任上海别动司令。民国22年(19……[详细]
  朱启勋(1909~1942),涟水县成集乡朱南荡人。自幼学文习武。民国18年(1929年)考入涟水中学,因参加-被开除。翌年夏入黄渡乡村师范,刚半年又被开除回家。同年8月参加“八一”-。在淮盐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转入低潮后,他在家乡成集一带-打匪,受到家乡群众的拥戴。民国27年春,与堂兄启宇、堂妹启哲、侄鼎枢等人一起参加涟水县抗日同盟会。为发展抗盟力量,他们先后联络八九十人,发誓同心抗日。又组织附近青年,先后成立基干队、先锋自卫队等……[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