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历史人物介绍21

江门市历史人物介绍21

  李云(1910.7-1993),原名李力,乳名李永庆,广东省台山县斗山人,193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从潖区工委副特派员、从北区特派员,组织从北地区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控制基层政权、掌握文化教育阵地、组织抗日宣传教育等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夏调离从化。1983年4月离休,1993年在广州病逝。……[详细]
  温兆培(1921.12-1991.6),广东新会人,大学学历,194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广东新会县第二中学教导主任、恩平县独醒中学生活指导员;在广州市琶洲农场、广东省河南园艺场、广州郊区农技推广站、农科所分别担任农技员。1964年11月调从化县工作。历任县农业局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县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70年代,提出采用增肥、增湿、增光照为重点,改造低产田和巧施肥料,推广杂优水稻。……[详细]
  黄子厚(1918—1998),又名黄仕尧,广东省开平县龙胜西杰人。黄子厚长期在荔湾地区工作生活,属南源街居民,热心于社会公益和区街工作。他自幼聪敏好学,能写一手好字,10余岁就已渐露头角,曾为家乡书写牌坊,流传至今。成年时更勤习书法,遍临和摹习欧阳询和虞世南两大书法家字体,善学欧体的风骨遒劲险峻、结构严整的风貌,吸取虞体的俊朗腴润韵味。此后潜心于钟繇、王羲之各帖。他擅行草书,一心一意在书法上深入探索,决心走一条新路,创立自己的风格。后精……[详细]
  余藻华(1913—2000),原名振驺,号香雪堂,广东省新会县人。余藻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常委。他一生谦逊勤奋,早年在广州西关以生产酱油等食品驰名的兴隆街一带,从事商业活动。1976年起参加荔湾区政协活动,以其丰富的诗词与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深厚的国学基础编写《荔枝湾史话》,经广州市政协《广州文史资料》刊出、中国新闻社选用,传扬海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因楹联“抗战英雄争瞻仰,倒悬民众庆昭苏”挂上街头而闻名。他数……[详细]
  吕玉郎(1919~1975),原名吕庭镜,广东鹤山县人,小时在上九甫鹤山公会读书,居住西关宝源中约。从小爱好唱粤曲,拜粤剧名丑王中王为师,在“大罗天”剧团任二帮小生。广州沦陷后,到香港加入“觉先声”剧团。香港沦陷时到罗定县加入“大中华”剧团任文武生,与花旦王上海妹、丑生王半日安合作,称“三王班”,以演出薛派剧目为主。期间,宣传抗日,与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结为好友。抗战胜利后,在洛阳春任文武生。1949年与著名演员楚岫云、陆云飞等人合作组织……[详细]
  冯志芬(?~1962),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居住广州龙津东路。自幼受到戏剧的薰陶,曾攻清人诗词,入粤剧界前在思思中学当教师,后当编剧家。民国20年(1931)与梁梦合编《火烧阿房宫》,曾震动艺坛。不久入“觉先声”剧团与南海十三郎一起编剧,将粤剧曲词变“俗”为“雅”,尤其讲究唱词的“平仄”、“尖沉”,使它容易上口;创“长句滚花”、“长句二王”等曲牌;将俚俗的“白榄”变成“古风体”的诗朗诵,收到“诗”的景意;在编剧上变分场制为分幕制……[详细]
  王怀乐(1898~1966),曾用名悦斋、廷维,广东台山县人。出生于华侨家庭。民国1~8年(1912~1919)在加拿大圣参亚士埠的公立小学、中学读书,毕业后在加拿大皇后大学学习医科,民国13年完成学业,又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外科,曾获外科硕士、医学博士衔,是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同年回国,翌年6月到上海同仁医院当实习医生。随后先后担任广州夏葛医学院外科学、病理学、解剖学教师、教授、院长、院务委员会主席和夏葛医学院附属柔济医院的代理主任、……[详细]
  司徒朝(1888~1975),广东开平县人。自幼家贫,只读过两年私塾。光绪二十六年(1900)到美国投靠做劳工的大哥,在洗衣馆做零活,后得当地一位小学校长帮助半工半读。他聪明好学,两年时间掌握了小学阶段的知识,四年完成中学课程。后考入纽约些路乔士大学,毕业后在些路乔士市立医院等医院任医师。民国9年(1920)回国,先后在广州、湛江、柳州、容县等地行医。民国12年、14年曾两度出任广州市卫生局局长。同年负责筹建广州海关检疫所,兼任所长,制……[详细]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号海绡,原籍广东新会县潮连乡。补南海生员。世居广州西关,曾在江西任瑞昌县黄元直的西宾(家庭教师)10多年。后回穗授徒。平生好词章之学,更精于词。宣统三年(1911)加入南园诗社,民国10年(1921),在多宝南横街2号设馆教学,名为“思蛤蜊室”,授经史词章之学。民国18年由朱祖谋推荐,受聘于广州中山大学,任词学教授。民国29年,任广东大学教授。在广东近百年诗词的名家中,黄节(晦闻)和陈洵(述叔)被人们……[详细]
  易巨荪( ?~1913),原名庆堂,号巨荪,亦作巨川,广东鹤山县人。出身医药世家,自幼受祖父教育熏陶,爱读神农、黄帝、扁鹊、仲景等医学名著,对金元四大医家有所研究。注重临床实践,吸收融汇前人经验,医技日臻成熟。清末在广州西关小半甫开业行医,医寓名“集易草庐”。当时在广州医林中,与以专研经方著名者陈英眭、黎庇留、谭彤晖一起被称为“四大金刚”,是岭南中医伤寒四大家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广东疫核(鼠疫)流行,不少医生用败毒散等医治无效,……[详细]
  陈春圃(1900~1966),原籍广东省新会县荷塘乡,祖辈迁居逢源大街 ( 今宝源 路),是陈璧君的从侄。早年毕业于广州圣心书院。民国12年(1923)由陈璧君推荐,任广东省长公署机要课主任。翌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秘书。民国15年初赴苏联留学。次年回国。在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时,任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常委。民国18年奉汪精卫命赴美国纽约创办《民气日报》,并任总,进行反蒋宣传,为汪精卫重新上台制造舆论。民国21年奉命回国,任侨……[详细]
  陈耀祖(1892~1944),原籍广东新会荷塘乡,世居逢源大街63号,是陈璧君胞弟。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留学日本、法国。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民国15年(1926)任广东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建设厅代厅长。民国2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铁路部长代理常务次长、财务司长和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民国26年6月回广州,任广东省政府委员。民国27年随汪精卫降日,充任汉奸,同年日本在广州成立“东亚联盟协会”,陈耀祖任名誉会……[详细]
  陈笑影(1922-1942年),又名细苏,女、广东新会外海上街三巷(今属江门市郊区)人。父、兄早逝,1935 年随家往香港谋生,入九龙深水步嘉纶织造厂做工,与姐姐两人维持全家五口生活。【个人简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入爱国救亡运动, 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晨钟社”举办的工人夜校,接受革命教育, 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和营救“七君子”的募捐活动。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她回内地被派往东江游击区参加军事干部训练……[详细]
  谭礼廷(1876~1966),广东新会县白石乡人。其父谭毓秀是清末民初航商,谭礼廷青年时就辅助其父经营航业和商业,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三十四年在广州相继开办了自来水厂(官商合办)和“江州公司”(承办西江航运),并设计了一种人称“花尾渡”或“凤尾渡”的新式内河客船。谭氏父子初期经营航运的小火轮是向别人租用的,常受人牵制,于是决定自己造船。民国2年(1913),筹资白银80万元,在芳村东塱(今广州造船厂西区内),购租土地约23万平……[详细]
  赵猷效(1934~1997年),广东台山人,出生于1934年,侨属。1952中学毕业后来到棠东工作,任职于车陂二小(棠下小学前身),棠东分校。1955年,调到棠下小学正校任教。四清时(1960年)被提升为教导主任。四清后期,为实现一村一校目标,棠东村正式筹建棠东小学。应棠东村民要求,他被调回棠东,担任第一把手。“文化革命”期间,学校成立革委会后,被调到横沙任教,一年后又调到茅岗,出任茅岗小学革委会副主任,次年又被调到珠村小学,负责全面工……[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