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历史人物介绍18

江门市历史人物介绍18

  容祖诰(1889—1972),字百峰,新会县荷塘镇良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5年(1916年)在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历任山东烟台海坝工程会监工、云南个(旧)临(沧)铁路第三工程段段长、辽宁四洮铁路工程师、黑龙江呼海铁路工务总段长、浙江省公路局缙百公路主任、江南铁路总工程师、川湘铁路和京赣铁路副总工程师等职。民国27年(1938年)8月,任广东省公路局总工程师、省公路处代理处长。随后任滇缅公路总工程师、新印交通勘察团副总工程师、公路总……[详细]
  陈国伦(1888—1965),号维豪,曾用名卓雄、若虹,新会县棠下石头慈湾村(今属蓬江区)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两广陆军中学堂(后改为速成学堂)步兵科,留堂任见习官、副区队长。清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广东陆军小学学长、学生队长。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任中国同盟模范军教练官、广东琼崖镇守使署军务科长、北京政府陆军部总务厅、参事厅科员。后回广东,历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副官长,援挂粤军第五兵站分监。民国15年(1926年……[详细]
  区建公(1887—?),新会县潮连富冈村(今属蓬江区)人,书法家。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澳门就读。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会县师范学堂毕业。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澳门创立清华学校,后迁校于香港文咸东街,还在香港创立建公书法学院。教学之余,精研书法,称誉于时。民国25年(1936年),在台湾开办书法展览,台湾学界称其为“岭南第一人”。1968年,区建公时值82岁,在香港举办第四届书法展览,美加太平洋大学邵鸿义教授夫妇专程……[详细]
  容伯挺(1886—1922),字宝韶,新会县荷塘良村大宅巷(今属蓬江区)人。父容体正,是晚清举人,以教书为业,曾任荷塘小学堂和江门景贤高等学堂堂长。容伯挺早年赴日本求学,加入中国同盟会日本分会,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回到广东,从事党务活动。民国2年(1913年)5月初,中华民国各省议会联合会在天津成立。容伯挺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天津开会,被袁世凯指派爪牙拘捕,欲加以罪。不久,经国民党机关报《民谊》的揭露抨击、广东都督府和上海国……[详细]
  施见三(1881—1964),字文灼,新会县里村(今属蓬江区)人。出身书香门第,父设帐授徒。施18岁考取末科秀才。先后在里村、大泽等学堂任教。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担任过香港《华字日报》特约撰述员。与何琴樵等创办《新会醒报》,并担任。民国4年(1915年),因教学无暇顾及而停办。民国23年(1934年)冬,任《五邑民权报》(后改《民权报》)。撰文立-允,思想倾向进步。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共江会(即江门、新会)组织通过-关系……[详细]
  容少兰(1877—1949),名锡贤,又名殿英,字永思,新会荷塘禾冈村中心里(今属蓬江区)人。青年时在乡教书,因违反封建礼教,逃到广州读书。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毕业归国,曾参加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赴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筹款支援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容曾获勋章。护国讨袁期间,容在军中任参议。民国12年(1923年)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秘书。在孙中山……[详细]
  朱紫绶(1877—1943),字裘炘,号赤霓,新会县丹灶乡(今属蓬江区)人。出生于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清光绪八年(1882年)回到祖籍读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广州杉木栏街广祥烟号当学徒。两年后到新加坡,在朱广兰等商号习商。此其间,结识侨商邓泽如,经邓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由此,朱、邓奔走南洋各地,筹募军费,支持广州起义,深受孙中山信赖。朱母叶氏病逝,孙中山为其题写墓碑。朱的长子结婚,孙中山题写“宜尔子孙”道贺。新居落成时,孙……[详细]
  黄梓(1876—1939),字悦华,新会县杜阮松园村(今属蓬江区)人。少年时在乡务农,青年时代随族人黄汉杰游港,后加入香港同盟会,结识革命党人黄明堂,引为知己。清宣统二年(1910年),奉孙中山之命,黄明堂到江门、会城一带活动,黄梓领黄明堂潜回新会杜阮,勘探地形。以杜阮井根为根据地,联络三合会首领李兰,扩招会员,组织反清武装力量。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九日,省城广州宣布独立,新会各界-响应。同一天,黄梓率领统辖的广东明字顺军第一……[详细]
  黄汉杰(?—1938),新会县杜阮松园村(今属蓬江区)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翌年奉命往菲律宾组织同盟会,创立《中国时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曾受孙中山委任筹饷接济革命军需。民国初期,黄奉孙中山之命急返菲律宾筹饷10余万元,秘密带返乡,并到阳江、阳春等地招募兵马。民国3年(1914年),孙中山筹划讨袁,组织中华革命党,并设立南洋筹饷局,黄四处联络华侨筹饷支持国民革命。国民革命胜利后,黄先后任孙中山大元……[详细]
  谭学衡(1871—1919),字奕章,新会县棠下天乡礼村继龙里(今属蓬江区)人。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一期毕业,入北洋海军,参与甲午中日海战。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谭奉命与林国祥等人往英国监造“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率舰回国。其时,清廷设立海军处(后改为海军事务处),先后被任命为副使、参赞、北洋海军运输船队副统领、水师学堂监督、海军处副参领。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清政府改海军参事处为海……[详细]
  • 邓泽如
  邓泽如(1869—1934),名文恩,字远秋,新会县篁边乡鹅峰里(今属蓬江区)人。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主持同盟会南洋支部事务,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广东都督,他辞而未就。二次革命失败后仍回南洋。民国3年(1914年)支持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任南洋各埠筹款委员长,支持国内反袁斗争,后应召回国。民国9年(1920年)……[详细]
  卢湘父(1868—1970),别名子骏,新会县潮连卢边(今属蓬江区)人,父、兄皆秀才。卢26岁时在乡间任教。致力于八股文,试图考取功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后拜康有为为师,入读万木草堂,与陈焕章、梁启超、余君勉等为同学。翌年,应梁启超、徐君勉之约,到日本横滨大同学校任教,一年后回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澳门创立湘父学塾,清宣统二年(1910年)迁校香港。民国23年(1934年)改为湘父中学。创办孔教学院。民国28年(1……[详细]
  陈昭常(1867—1913),新会县潮连坦边巷头(今属蓬江区)人。昭常少聪颖,勤奋好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考廉,官内阁中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成进士,入翰林,改庶吉士。游俄法德美英伦日本,鉴材异地,自厉自淑,学识以此益深。奏调回国,调广西总办洋务局,旋任右江兵备道,擢升吉林巡抚。清宣统三年(1911年),调任广东民政长。其后因积劳成疾,遂辞去民政长之职,携九十三高龄之嫡母回乡。陈昭常在潮连坦边建造了“陈氏家庙”。……[详细]
  容揆(1861—1943),字知叙,新会县荷塘镇良村松桥坊(今属蓬江区)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童生容揆由清政府官费第二批派往美国留学。清光绪五年(1879年)容揆在美国春田高中毕业,并获得哈佛大学入学许可。因剪去发辫被清政府遣返回国,在哈佛福德往波士顿途中逃脱。后得宗叔容闳支持,由洋牧师特契尔出面,容揆遂进入耶鲁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就读于协夫科学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任职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翻译……[详细]
  黄景南(1860—1923),又名黄祥,原名启祥,字景南,新会县棠下中心村忠勋里(今属蓬江区)人。兄弟8人,居长。少时肩负家庭生活重担,以贩卖风炉(即炉灶)为生。年长,携两弟往越南堤岸谋生。其间,结识孙中山,孙曾在其铺店内住宿。继后,加入孙中山在堤岸组织的兴中分会,负责财务,并捐资1000大洋作开办费。此后,拟组织“铁血团”回国刺杀清廷官吏;又在堤岸吧逼街12号设立“萃武精庐”,帮助孙中山摆脱暗探跟踪。孙中山筹集镇南关起义经费,黄景南带……[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