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7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7

  廖逊我(1912~1970),-镇岐峰村人。他毕业于-中学,19岁随兄南渡印度尼西亚从事教育工作,23岁回国考入国立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先后任惠阳崇雅中学校长、汕头一中教务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广东省训委会秘书、国民党大埔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大埔县临时参议长、大埔县县政人员训练所所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到广东省训练团受训,结业时成绩名列榜首,被派往海南岛任昌江县县长。回粤后,受聘任广州中南美术专业学校、广州文化大学教授。1952……[详细]
  廖一帆(1917~1995),曾用名廖永长,化名林遥,湖寮镇长教村百岗人。一帆幼年在马来亚读书,民国24年(1935)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民国26年,他回国参加革命,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赴延安途中,他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民国28年重新入党,任延安总政敌训队助教,民国28年9月至民国35年3月任八路军五纵队政治部敌工干事、秘书和敌工科副科长、科长等职。民国37年3月至民国38年9月,他调任东……[详细]
  廖周行(1921~1986),祖籍三河镇汇城村,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侨工之家。在校求学时,周行一面学习,一面做杂工,常阅读进步书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马来亚加入抗日后援会,募捐钱物,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民国28年(1939),加入马来亚共产党,打入当地国民政府领事馆为革命做工作,在家设立地下党、游击队交通站。民国31年2月,日军侵占马来亚后,他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吉隆坡半山芭政治犯监狱。虽受到惨无人道折磨,但他始终坚定信念,用铅笔在监……[详细]
  管石銮(1917~2000),枫朗镇石圳村人,中共党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汉乐研究会副会长、汉剧音乐高级讲师、著名汉剧艺术家。石銮自幼喜爱音乐,15岁师从汉乐名师罗娘德,1954年参加地方国营粤东民声汉剧团,其演奏笛子和洞箫技艺超群,被同仁公认。1957年,他随广东省汉剧团(后为广东汉剧院)赴京汇演,演出由其作曲的剧目《百里奚认妻》等,全团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汉剧院……[详细]
  戴欣然(1849—1919),又名春荣,茶阳镇安乐村汶上人。父教裕,敦孝友弟。母彭氏,早死。他因家贫往南洋谋生,最初帮人掌簿记,收入微薄,都悉数寄家奉养父亲继母。后来自己开业经营,收入渐丰。他自幼聪明,从商之后经常自学,手不释卷。义和团起义之后,中国的积弱完全暴露,清政府下旨各省兴办学堂,他即捐资15万元资办潮州、大埔、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10多所学校,又捐资3万元在北京、潮州、大埔等地设立医局施药给贫苦百姓。其他如建桥、修路、置渡船等……[详细]
  郭栋材(1893—1969),又名郭志远,桃源镇人。中学毕业后到广州上大学。民国13年(1924)参加新学生社,从事宣传工作。民国14年3月,被国民革命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任为国民党大埔县党部筹备委员。次年3月,就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凭双重党籍,既发展国民党员又吸收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民国15年(1926)冬,为中共大埔县委首任书记。在任期间,不断发展和建立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同时领导建立茶阳、高陂、百侯、枫朗等……[详细]
  郭学云(1894—1925),又名学文,字伯潜,-镇小留村人。民国8年(1919)与吴奇伟、罗鸣白、温克刚同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他于民国10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队,任粤军第一师机关枪连连长。次年,孙中山命令部队北伐,学云随军出赣南,领数十人攻夺要隘,右臂中弹负伤。攻克赣州后,以功升任营长。民国11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北伐受到掣肘,部队奉命回师,驻守和平。民国12年1月,孙中山驱走陈炯明,重建大元帅府,组成粤军第四军,调他……[详细]
  郭燮和(1897~1968),-镇小留村人。燮和18岁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学医,后反对日本迫华签订的“二十一条约”,毅然投笔从戎,回国考入北京陆军学校,于民国11年(1922)毕业。民国12~14年,燮和先后任粤军第一师军医处上尉、少校军医;民国15年随国民革命军3次参加北伐,先后任第四军军医处中校、上校军医处长(当时第四军军长为黄琪翔,叶剑英任参谋长)。民国16年国共0,他随第四军返回广州。翌年,又随军往南京参加北伐,结束后因病……[详细]
  郭思演(1899~1965),字心如,祖籍-镇小留村,出生于爪哇巴达维亚(印尼雅加达)。他3岁归里,5岁入村中岗上谷生私塾馆读书,15岁进读-公学(-中学前身),18岁与同乡廖志人东渡日本求学。民国4年(1915)5月,日本胁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之后,思演激于义愤,毅然回国,投笔从戎,民国7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民国9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军校停课,他返乡,被大埔县立中学聘为教师兼舍监。不久,军校复课,他遂北上续学,民国11……[详细]
  郭瘦真(1900—1980),曾用名秋晃、俊仪、唯旷、汉民、汉鸣、素心、郭真、文威、海真、素正,桃源镇桃锋村人。民国4年(1915)小学毕业。民国9年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政法大学。在大学期间,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班,民国1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任广东新学生社秘书,并任团广州地委执委、秘书、宣传部长,引导大中学生、团员参加工农运动,开展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秋天,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广州市某区分部执委兼秘书,后为省最高……[详细]
  郭有贤(1924~1994),枫朗镇保安村西山人。有贤少年时在大埔角广德学校读小学,后考上百侯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厦门协和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省立大埔中学、汕头聿怀中学任教,参加了韩江干校第三期学习班学习。1949年,他被送到南方大学学习,后被组织派到韶关地区曲江县参加土改,任工作组组长。土改结束后,被组织派到江西省萍乡煤炭学校任教,1958年被调往河南省焦作市筹办矿业学院(后改为焦作工学院),他任物理系教师,兼任教研组长。19……[详细]
  郭寿民(1925—1987),光德镇上漳村人。他自小喜爱作画,勤学苦练,精心习艺,是自学成才并在技艺上有卓著成就的工艺美术技师;曾任大埔陶瓷工业公司(局)产品设计室主任、黄塘瓷厂副厂长、广东省大埔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大埔县科协副主席、县政协常委等职。他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陶瓷美术界有较高声誉。他在学艺和从事陶瓷美术工作过程中,曾先后得到云南的沈汉真和广州美术学院名师高永坚、陈少丰、谭畅等教授们的指点,不论造型、彩画设计、工笔、写意、……[详细]
  徐统雄(1886—1947),三河镇汇城村人。原名洞云,“统雄”为孙中山所取名。幼读私塾,16岁南渡星洲随父经商。不久,即独立经营“富华”、“国华”等商业公司。业余自行修学,因智慧过人,能博闻强记,且有心得,故能沉毅通达以处理大事。当时清廷政治腐败,国势垂危,他胸怀救国之志,潜心研究革命思潮,常欲寻机奋起。及揣摩孙中山学说,便即心服。1906年孙中山跟他一见知心,结下深厚友谊,并介绍他加入旅星同盟会,参与革命工作。自此10余年间,他担任……[详细]
  黄长夏(1882—1961),字炳南,光德镇沙坪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小学未毕业,15岁就开始替人砍树做杂工。25岁那年(1907)他创办了“三和”瓷厂,因此,人称他为“黄三和”。“三和”瓷厂从创办到1956年并入县陶瓷专业联社,整整50年。办厂初期是一间设备简陋面积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工场,后发展为拥有12间厂房、占地10Q0多平方米、50多个职工的大厂;产品由单一的碗类普通瓷发展为成套餐具、茶具、杯碟、壶类等50多个品种;……[详细]
  黄天民(1887—1947),名为材,高陂镇黄塘村人。父五楼为清代秀才,仰文公立学堂(陂中前身)创办人,首任校长。他自幼随父读书,好学而勤奋,曾入优贡。惟时值革命思潮兴起,遂弃文学工,进漳州测绘学堂求学。他早年即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民国13年(1924)参加创设黄埔军校,任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在党代表廖仲凯指挥下筹措经费、服装、粮食,办理交通、外交等事,忠于职守,又敦厚廉直,因而深得器重。民国14年(1925)冬,他任第二次东征总……[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