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 > 灌云县历史人物介绍4

灌云县历史人物介绍4

  张汝忠(1883~1935)名德璋,自名汝忠。字斡清,灌云县白蚬乡后张庄人。早年师承徐海名人丁锡福于板浦,后就读于海州中学,毕业后考入首都民国法政大学。求学期间,曾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进步思想之影响,认为办学校启民智乃文明国家之急务。当他因家贫而中途辍学后,便积极酝酿在家乡办学。在地方乡绅杜延绅、杜廷采支持下,经县政府批准,张先生多方努力,于民国4年(1915)创建灌云县立三星市国民小学堂,先生受命出任堂长。学堂开设国文、算术、常识、公民……[详细]
  吴培均(1882-1961) 字翔甫,灌云县板浦人,晚清秀才。曾就读于南京优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前身),毕业后又入北京中国大学读经济学,毕业后获会计师执业资格,曾在北京北洋政府任农工商部佥事多年。时灌云同乡在京从政的,还有江问渔、汪鉴秋两人,周乡称三老为江大先生、吴二先生(后又称为“翔老”)、汪三先生,以示尊敬。当时翁文灏亦在农工商部任技监,两人交谊极厚。北伐胜利后,民国21年(1932),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详细]
  方楚湘(1878~1946)灌云县板浦人,家境贫寒。19岁起,屡试未成,乃转向新学,得亲朋之助,曾就读于杭州西子湖畔蚕学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张锡庚之嘱,购湖桑条3000枝,植于伊芦山麓之张庄,后省、县举办蚕桑事业,植湖桑若干于板浦北郊,终未果。光绪三十二年在乐群学堂任教数月;光绪三十三年考入上海师范,以教育、数理诸科成绩均优而卒业。光绪三十四年受聘于江山中学堂师范科任教育、数理科教习兼师范科主任2年。清宣统元年(1909)……[详细]
  李味辛(1858~1928)名道心,灌云县东辛乡人。清光绪年间考中秀才,后在龙门师范就读卒业,为当时淮北盐区德望与才名并举的开明盐商。因捐资助学,造福桑梓,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民国初年,中正精勤学堂改为精勤学校,李味辛出任校长。建校初期,百事待兴,经费拮据,他毅然捐献出自己用巨资铺设的四排盐滩,作学校常年固定财源,解决了教员薪俸和办学经费的困难。他勤于职守,事必躬亲,使学校得以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以每月50银元高薪,特聘学识渊博……[详细]
  张福年(1854~?)字锡庚,灌云县板浦人。祖辈来自徽州,经营盐业,广置盐滩及土地,家道殷实。张自幼饱读经书,成年后出任苏北盐运使及两淮场大使等职,后奉调温州、绍兴等地,为官多年。因目睹清朝腐败,无意功名,毅然辞官返里。时视乡里仍尚八股文,深感贻误子弟,为国家民族计,遂立志创办新学,以图唤醒民众,育才治国。在乡里创办“乐群”学堂,广招乡里学童,到校授业,对贫苦学童免费入学。学堂学制7年,即初小4年,高小3年,办学费用及师资薪金除缴纳少许……[详细]
  丁莲峰(1851~1915)字莲年,灌云县板浦人,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拔贡生后钦赐举人,时为海州知名学者,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造诣。因受康梁变法影响,思想开明先进,力主废科举、行新学。时邀板浦地方有声望之绅董。会同有识之士研讨新旧学制之利弊,共识地方兴旺发达必以新学为导,深得官私鼎力支持和赞同,遂于光绪二十九年,在板浦西街创办权舆(取引申义为起始)学堂,任董事长。学堂开设国文(废读经)作文、习字、算术、史学、舆地(地理)、理科、……[详细]
  吴振勃(1770~1847)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他晚年称丰南居士。自他始迁海州居板浦空心街。他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35岁时方中举。道光十三年(1833)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吴振勃与胞弟吴振勷并称“板浦名士二吴”,尤以吴振勃名气为盛。他践履笃实,孝友志节。尝言“能言百事不如能行一事,外鹜声闻不如内尽伦常,待贵而扬亲于身后不如在生之菽水承欢,待富而济人之贫不如随时之量力薄助”。他体恤贫士,……[详细]
  汪懿余(约1633~1714)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康熙十四年(1675),汪懿余在自家作坊门口挂上“汪恕有”金字招牌,两边对联为:“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从此,“汪恕有”滴醋在两淮一带叫响。当时任沭阳县令的诗人袁枚亲自来板浦考察,并在他的烹饪论著《随园食单》中推……[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