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冠县历史人物介绍11

冠县历史人物介绍11

  曲凤祥,又名曲元,今兰沃乡大曲村人。清光绪年间,知县-,引起公愤。他联合绅民控告到巡抚衙门,因违背上意没被理睬。他没有恢心,再次到有关衙门控告,不但没准,反而更触怒了当权者。他为此受到酷刑,倍受摧残,后被判为流刑,含冤逃至辽宁死去。他不惧权贵,为民请命不惜赴汤蹈火的行为受到县民的一致钦敬。……[详细]
  阎书勤(1860~1900),冠县梨园屯(今属河北省威县)人,冠县义和团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家贫寒,习练红拳,武艺高强。1893年(光绪十九年),与同称“十八魁”的高元祥等人一起,武力护卫拆毁天主教堂后在其址上建起的玉皇庙,反对洋教。又联合梅花拳首领赵三多,组成义和拳。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打起“助清灭洋”的旗号,以义和团的名义在蒋家庄马场正式发动了3000余人参加的起义,攻教堂,杀教徒,与围剿的官军周旋。遭官军镇压后,阎带……[详细]
   何式箴,字荫庭,满族,内务府正黄旗汉军,进士。从1886年(光绪十二年)到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12年间,先后3次任冠县知县9年。他学问渊博,工于书法,注重教育,清正爱民。曾修文庙,整理书院,每逢科试必亲自阅卷。民纳漕米时,仓夫往往用尖斗0,他出示严禁。复任时,县人老幼沿途叩接,并为之立“德政碑”。……[详细]
  陈卿云(1838~1896),字书五,今烟庄乡东南庄人。幼时聪敏好学,18岁时应童子试考第一,为郡庠生。23岁登拔萃科,1864年(同治三年)考取教习,3年后中举人。曾在冠县、清平、莘县书院讲学。历任平阴、阳谷、荣成县教谕。他乐于提携后进,其门生多有成就;他勤于政事,遇有修考院等事必为首事,不避辛劳。于光绪六年续纂《冠县志》,在文化事业上多有建树;他心地善良,县官以“剿匪”为名破孩无故良民,他全力营救;他尤有一颗爱国之心。1893年(光……[详细]
   张之和(1820~1891),今贾镇张榆林头村人。自幼读“四书”,17岁随外祖父学医,22岁独自应诊。精外科,自制“拔毒生肌散”、“消肿膏”等,疗效显著。其子瑞生尽得其传,著有《药性巧合》。其孙跃普继承家传,医术益精,曾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10年(宣统二年)受三任知县“名高和缓”、“道佐歧黄”、“能除沉疴,药到回春,济世活人”的赠词。-传人张秀玉,创制“阳和膏”、“青黛散”,疗效颇高。第五、六代……[详细]
杨泰 [] (?~1861)
  杨泰(?~1861),今冠城镇七里韩村人,清末鲁冀交界一带天龙八卦教主要首领。多年来,积极组织冠、莘天龙八卦教活动,焚香结会,发展教徒。其“自诩有神授刀法,撒豆成兵”,以“兴汉灭胡”为宗旨,将矛头直指清王朝。1860年(咸丰十年)冬,由于天灾-,人心思乱,杨泰同临清侯家庄的教主张善继等一并揭竿而起,建立“五大旗”军事组织。杨泰掌大绿旗,并监管四路,任总管兵马大元帅。其子杨朋岭、侄杨朋山也为其中首领。仅3个月,教军连拔鲁西、冀东的10余座……[详细]
   赵汝毅,字乾甫,晚清梁堂人,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优贡。他性情恬淡,好读书,专心治学,著述甚丰。著有《宛松斋古文集》4卷、《史质》8卷、《壁经窥管》4卷、《宛松斋诗》2卷、《性命要言》12卷。济东泰武临道徐培元敬佩其人品才学,请其作家庭教师。他教育有方,所教学生均成大器:徐培元之子徐 考中状元,孙徐致祥曾任直隶学政。享年57岁。……[详细]
  赵锡蒲(1745~1814),字建男,号秋渠,又号石农山人,清乾隆、嘉庆年间梁堂一带人。他出身望族,八世祖光远曾任保定知府,祖父赵 曾任云南建水知州。他自幼聪慧,随任教谕的父亲在济南读书,20岁补博士弟子员,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中拔贡。先任新城县教谕,升知县,后历任无极、唐县、望都、高邑、定兴知县,升蓟州、遵化知州,调顺德府同知,后又任直隶州、易州知州。1814年(嘉庆十九年)死于任所,终年69岁。他为官30余年,所至均有政声……[详细]
  岳潜,字起潜,清初人。他青年时代就有文誉,尤以书法闻名。1654年(顺治十一年)被选为拔贡,后授州同。1657年(顺治十四年),朝廷征试国内善书法之人,他摹仿黄庭坚笔意进上,被评为第三名。一位田姓翰林父母双寿,人多以寿帐为贺,岳潜为人代笔的寿帐书法被推为第一。他曾被授予中书之职,因不愿为官,没有到任。1662年(康熙元年),从京师回乡,以教书为终身职业。……[详细]
  赵光远(1551~?),字世芳,号裕峰,明代崇文乡一里(今梁堂一带)人。其性情谦和平易,与世无争。17岁中举人,1589年(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历任平谷、邢台、泾阳知县,“所至以宽得民”。后任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奉诏总理昌平饷务时尽职尽责,被褒奖为“处脂弗润,握算惟明”。因功升任户部郎中,又出任保定知府。因病告退归乡后,对人恭敬,处事谨慎,并曾参与编纂县志,受到时人称誉。……[详细]
  于天经,字克孝,明代博宁乡三里(今烟庄一带)人。其人仪态秀美,性情爽朗,志操高洁。幼时家寒,喜读书。1586年(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后,初任阳曲知县。他体恤民间疾苦,减少徭役,处处节俭。邻县使节过境,招待不过一餐,别无馈赠;他勤于政事,“野食露餐”,匹马走遍全县。后来,改任的海盐县虽然比较富裕,但他生活仍然十分俭朴,常吃咸菜。领取俸禄后,掂量再三,使用似有愧色。死于任所后,任职的两县民众画像予以纪念。……[详细]
  钱楷,字范之,明代贾镇人。幼时聪慧,在父亲的教诲下读书,五六岁便能写文章。十余岁补郡诸生,每次考试均“冠齐鲁”,有神童之誉。后被人聘为家塾教师。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为山东乡试第二名,次年中进士。先任山西安邑、河南临颖知县,后任户、工、刑三部主事郎中、河间知府、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后因得罪权贵罢官,十余年后死于家,终年69岁。他天性勤敏,“长于吏事而有文武大略,其才无所不可”。任安邑知县时,刚到任便决断了积压多年的疑案,使“吏……[详细]
宋景诗 []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18241872)
   宋景诗(1824—1871) 冠县甘官屯乡刘贯庄人。清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幼家贫,给人扛活,爱习拳棒,练就一身硬功夫。稍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并在多处任武术教练,其徒弟不下数千人。他外表温文尔雅,有“宋大妮”之称,但生性刚强,遇事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威望。1860年(咸丰十年),鲁西各县闹灾荒,他带领当地万余农民,扛着铁锨锄头,冲进县衙,迫使县官答应免粮。当抗粮农民散去后,宋景诗被官兵逮捕,后经乡亲群起抗争获释。1861年(咸……[详细]
武训 [] 千古奇丐 (18381896)
  • 武训
  武训(1838—1896) 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柳林镇)人。清末以“行乞兴学”闻名于世。出生贫苦农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训”是清廷嘉奖他时的赐名。武训七7岁丧父, 随母沿街乞讨。年十五六岁,母死,到一远房姨父张举人家为佣。当支取工钱时,张举人因武七不识字用假帐相欺,以侵吞其血汗钱。武七稍一争辩,即遭痛打,口吐白沫病倒(别人由此送号“武豆沫”)。渐悟没文化、不识字是穷人遭受苦难的根源之一,决心行乞筹资办义学。21岁时,他……[详细]
  潘平,三国东吴将领潘璋之子。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儿子潘平因行为不端而被流放会稽,潘璋妻子居住在建业,孙权赐于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