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历史人物介绍10

莱芜区历史人物介绍10

   张克学,1947年生于莱城区大王庄前张街村,六岁随父学戏,八岁登台演出,1956年正式考入莱芜梆子剧团,从事舞台艺术五十余年,曾担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09年,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张克学.jpg张克学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张登贞,艺名“继雷”,是莱芜梆子第五代传人,科班出身。1954年莱芜梆子建团,他是创始人之一。张克学自幼随父学戏,八岁登台,同时又受到师爷著名武生奚凤贤(艺名“奚……[详细]
  李雪,原名李培富,男,1942年5月生,山东省莱芜市辛庄镇南蛇沟村人。0党员,大专文化。 1969年参加工作,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后来当了煤炭企业政工干部,后又成为当时的新汶矿工报社编辑记者、新矿莱芜中心医院宣传科科长。这些优越的政治环境,丰厚的生活阅历,良好的文学修养,超人的执著毅力,使他沿着业余写作的道路一步步攀登前行。 从年轻到年近七旬,他可谓是“一路高歌歌不休,诗潮澎湃唱风流”。1964年至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详细]
  朱童蒙,字求我,号五吉,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元年,卒于崇祯十年,终年65岁。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由进士中书舍人行取兵部给事中,转兵科都,出为苏松兵备湖广希政司右参政,升太仆寺少卿,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封资政大夫,文荫一武荫二。”  朱童蒙生于清白廉吏之家。其父朱绅任镇安县令多年,为政清廉,亦非常注重教子读书,书以“数年宦籍贫如洗,累世书香富似春”的条幅悬挂于堂上,勉励朱童蒙……[详细]
  朱包蒙,号涵吾,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年四月十三日,卒于清顺治十五年七月三十日,终年83岁。  关于朱包蒙其人,《莱芜县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朱氏族谱》均有记载。其人为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童蒙的胞弟,以朱童蒙的“榆林大捷”功而荫授武职为肥城所镇抚,后升任肥城守备。一生对医学颇有研究,为明代全国名医。  据《朱氏族谱》所载,朱包蒙生于“书香之家”、“官吏之家”。其父朱绅,其兄朱启蒙都是贡生,其兄朱童蒙,其侄朱……[详细]
  吴来朝,字义庵,世称封君,莱芜市颜庄镇南港村人。(约生于明朝正德末年,卒于万历末年)以万历三年岁贡,任山西省荣河县知县。一任近二十年,政绩卓著,贤声广传。他的子孙有数人同在万历年间为官,治政、戍边、抗楼,颇有建树,其中三人崇祀乡贤。他的长子鸿渐以选贡任直隶X州通判,次子鸿洙以进士任浙江参政,三子鸿功以进士任山西提学参政,孙暐以进士任陕西参政。孙曙、孙晖同年中举。乡里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说法。由于他的子孙显贵,诰封中宪大夫,浙江……[详细]
  莱芜古称嬴邑,穿秦汉,过唐宋,历史可谓久远。今人看来,其真正于苍茫沉淀的史海中悠然浮现,是在明朝。在此之前,她如一块断碑残碣,是被弃掷掩覆于荒野草莽之中的。 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陈甘雨走马上任。三年之后,留给莱芜一部三万字的嘉靖《莱芜县志》(以下称《县志》)。对于这地方的人来说,这部小小的《县志》,像是观景的窗口,又如照相的镜头,从此,莱芜古邑便影影绰绰、隐隐约约地走过来了。莱芜人似乎挺感激这位“县太爷”,也便与这部《县志》一起,记住了……[详细]
  亓诗教,号静出,又名龙峡散人,今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李条庄人。生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卒于1621年。亓诗教自幼天资聪颖,善学好问,擅长诗文,但因家境贫寒,青年时亦不能得志,唯其锲而不舍,终能大器晚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丁酉科举人,于次年(1598年)中戊戌科进士。一开始被授为荆州、淮安推官,奉圣命巡抚河南等地方兼提督军务,历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前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后升任礼部给事中,官至二品,深受朝廷的……[详细]
  谭性教,字生伯,号笠石,又号黄雪居士,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戊寅正月十九日亥时。明洪武三年,莱芜谭姓始祖谭来住,自莱阳迁徙至莱芜,赘于张家,居城南谭家楼,莱芜始有谭姓。谭性教曾祖谭文,谭来住之孙,娶王氏,生二子,谭升、谭明。谭性教伯祖谭升,生二子,长子谭维,六世无后;次子谭纪,娶李氏,生二子,谭大邻、谭乐教。谭性教祖父杏山公谭明,娶李氏,生三子,谭经、谭道、谭冠。谭经娶董氏,生三子,谭易教、谭诗教、谭礼教;谭道娶亓氏,生一子,谭书……[详细]
   亓之伟,字坦之,号超凡。明万历九年(1581年)出生于今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羊庄村。天启三年(1623年)考中进士。初为成安县令,不久调直隶大名府浚县县令。到任后凡权势书札概不启封,不受私请,以强直闻名,士民服其铁石之操,称为“铁面”。天启六年,朝廷敕命褒嘉为文要郎。后调户部广西清吏司任主事,主管钱谷,详细出纳,赖心计之能,治绩显著。崇祯元年,被敕命褒嘉为承德郎。 亓之伟在监税苏淞常镇漕运时,正值上海令漂没漕米万担,大司农追究其责任,……[详细]
  叶方恒,字学亭,江苏昆山人。清康熙八年由进士任莱芜县令。  时连年干旱,荒歉成灾,青州饥民流入莱芜者逾千人。叶方恒多方筹措资金,遣送归乡。随即邀请士绅共议,创办“同善会”,捐奉积粮,以备饥荒。  为了提高民众素质,改善民俗乡风,叶方恒创建“正率书院”,亲作讲语,月试诸生。训喻民众,尽心农事,亲赴原野访贫问苦。农闲时节,采访资料,修成《莱芜县志》。他在任五年,政简刑清,废堕皆复。  叶方恒升迁离开莱芜后,士绅名流,口碑论议:“官斯士者,陈……[详细]
  吕思问,字退圃,系清朝乾隆丙辰举人,莱芜人,生卒不详。吕思问以名孝廉历任莱阳、平度、广文教谕。  据民国《续修莱芜县志》第八册记载,吕思问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对于家中藏书,可谓无所不读。因聪慧过人,读过的内容,都能记之能诵。而且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他从不迷信书中的名人定论,觉着有不当之处,就动笔批释。稍大之后,便潜心于“易”的研究探讨。从四十七八岁起,即告病返乡,以著书授徒为业。他认为“去圣久远,绝学不明,束发受书颇好探索,疑义纷然,无从……[详细]
   吕著明,字晦斋,号昧翁,别号西篱,今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邹高庄人,生卒不详。他主要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吕著明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虽最小,但他能竭力侍奉父母,并十分尊重友善三个兄长,以孝友闻名乡里。  吕著明在弱冠之年,即崭露头角,工为时文,虽应试总为第一,却不乐仕进。为人真诚豪放,诙谐幽默。喜读书,善书法,精绘事。整日放浪于山水间,以绘事自娱。他的片纸只字,均为世人所重,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就因为他高洁温厚的品……[详细]
  张煋,字汉辉,又字灿辉,号辉斋,又号霁庵,别号东岭山人。今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张家洼村人,为清代中期莱芜著名画家之一,生卒不详。  据传,张煋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学识较深的教书先生。因家中人口多,张煋的祖父母又常年卧病在床,在“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年代,其生活窘迫是可想而知的。识文断字的父亲因看破红尘的缘故,他教儿子张煋读书,却并不主张让张煋谋功名,趋仕途。  也许张煋自幼受父亲熏陶的缘故,9岁时就能诵文作诗,出口成章,聪慧……[详细]
  潘绍烈(1796一1881),字子骏,号西村,今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办事处杨家镇村人。乙酉科拔贡,戊子科举人,己丑科联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敕封文林郎散馆。后为元氏县(今河北省)知县,随任瓯宁县(今福建省)知县,回家丁忧三年不再复出,至本县汶源书院任主讲,善书法,对境内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今其旧宅尚在,有官帽、楷书、行书横幅及《潘太史遗稿》文本等存世。     潘绍烈于嘉庆元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即天资聪颖,……[详细]
  张梅亭,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曹家庄人。生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古历九月初八日,卒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古历四月二十八日,终年75岁。字雪安,又字雪庵,因宅南有古松一株,笔直而挺拔,冠若伞盖,并且溪水西流,故号“对溪”,别号“一松子”,书屋为“一松山房”。  他出身于读书世家,其父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终生教书,人多颂之。其母王氏,亦系诗书大家闺秀,学识品德颇佳。两位兄长亦颇有学识,长兄竹亭坐馆教书,二兄兰亭邑之庠生。他自幼……[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