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历史人物介绍13

镇江历史人物介绍13

  陈任旸(约1841-1911) 字寅谷,号耐叟,宜兴人,清代秀才。为人好学深思,词章、考据、金石、书画都颇精通。著述有《京口三山志》、《孙子十三篇直讲》、《焦山六上人诗》等。他自30岁左右起在焦山办理红船救生40年,涓滴归公,得到公众信任。江南江北各地水旱灾害,地方当局常委托他经手赈济。他采取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先后疏浚了九曲河、沙腰河、运河镇江段、金山便民河、谏壁河,并修筑沿江各州县塘闸圩岸,使长江153个沙洲增加良田数十万顷。光绪十八……[详细]
  丁立钧(1854-1902) 字叔衡,号恒斋,镇江人。父亲丁绍周、哥哥丁立瀛都是进士、京官。立钧17岁中举。因连遭父母丧,27岁方成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山东沂州府知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创立强学会,丁立钧参加为会员,是4个总董之一。丁立钧做翰林时,充任国史馆、会典馆等修书任务。他目击国家忧患,撰著《历代边事》,进呈光绪帝。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和约,他一连上疏3次,反对条约中丧权辱国的条款。光绪二……[详细]
  魏发魁(?-1900) 小名魏老么,镇江人。镇江哥老会头目,住北门七星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维新党人唐才常图谋武装起义推翻叶赫那拉氏政权,联络会党,组织自立军,以湖北为中心,在长江沿岸起义。魏发魁在镇江计划响应,已准备好武器及联络暗号,定期劫狱。不料同谋中有人变节,向清官府举发。七月二十八日夜,魏发魁在家中被徐宝山捕获,“谋反”的证据也被搜出,二十九日被害。……[详细]
  尹恭保(生卒年不详) 字仰衡,镇江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四应会试不第,由内阁中书分发广东为地方官。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侵略越南,两广总督张之洞命他带百名壮士,到前线督战。他短衣跨马,往来于各军之间,议论军务,洞察形势,将领们都很佩服。特别是提督冯子材,更倚重他出谋划策,第二年在谅山大败法军。接着清廷与法国议和,划分中越边界,他与邓承修据理力争,保全了不少国土,但是他仍以没有能尽复旧疆为遗憾,作《钦州与越南分界辨》,提……[详细]
  柳兴恩(1797-1881) 原名兴宗,字宾叔,又字润江,镇江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后来读书授徒,不再应考。道光末年曾在扬州阮元家教读。柳兴恩是镇江研究经学的杰出者,特别是对《春秋·榖梁传》钻研甚深。他学问渊博,先后得到汤金钊、阮元、林则徐、曾国藩等的赏识。所著《谷梁大义述》,对《谷梁》的时日、礼制、异文、训诂、师说源流等,作了全面的探讨。阮元称誉为“扶翼孤经”。其他著作还有《一宿斋诗文集》、《毛诗正义纠补》、《续诗地理考……[详细]
  赵彦偁(1819-1881) 字记楼,号君举,别号辛庵。镇江人。兄弟8人都以文学著名于镇江,彦偁独潜心经传诸子,尤精天文、数学、书法、金石。青年时代设馆教读。咸丰九年(1859年)起在浙江、江西、扬州、江阴等地作幕,帮助试官评阅试卷。他的书法结体峻耸,识者认为可与包世臣、何绍基媲美。他的著作甚多,经乱散失,仅存《小辩斋笔记》、《辛庵语》、《丹徒碎语》、《三愿堂古文仅存》、《三愿堂古今体诗》,合称《积微精舍遗著五种》,待刊。另有日记13本……[详细]
  蒋宝素(1794─1873) 字问斋,号帝书,镇江人。父椿田,以世医传其家。宝素时年十七,父忽病风欲死,侍父病痊,取《内经》、越人仲景诸书,昼夜读之。师事名医潘曙东,复从名医王九峰,尽得其传,求诊者盈门。清同治六年(1867年)迁寓仙女镇。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返镇江城,著有《医略十三篇》5卷,《快志堂医案》抄本,《医略稿》67卷,《问斋医案》5卷,均存。另有《伤寒素》1卷,《证治主方》1卷,《医林约法三章》等。……[详细]
  杨铸(1778-1847) 字子坚,号石瓢,镇江人。十三四岁就熟读《文选》,王文治看了他作的诗后说他像头小狮子,“堕地便能跳跃”。后来又认识了杭州诗人宋大樽,宋送他一部李太白集。杨铸性好山水,家近北固山,尤爱焦山幽静,与定慧寺主持巨超为诗友。他经常漫游各地,遍历金华、天台、四明、牛首、采石、庐山、九华等地,所至皆有诗篇。张问陶赞他的诗是:“短句长篇无不好,举杯惊叹此全才”。巡盐御史曾燠在焦山看到杨铸的《听琴》诗的起句“明月在水不在天,秋……[详细]
  王豫(1768-1826) 字应和,号柳村,又号翠洲农、小辋川主人,镇江人,后移籍江都。丹徒附监生,工于诗,诗风清淡,集名《种竹轩诗抄》。先后辑印《群雅集》、《群雅二集》、《江苏诗征》、《京江耆旧集》、《于喁集选》等,保存了许多湮没不传的诗人姓名和作品。《江苏诗征》由阮元领衔,实际是王豫住在焦山选的,在此留下了“诗征阁”的名称,共183卷,收录了3000多位江苏诗人的作品。《京江耆旧集》是他和张学仁合选的。王豫和张学仁、吴朴庄、应让、鲍……[详细]
  骆绮兰(1756-?) 字佩香,号秋亭,又号无波阁女史,句容人。30岁左右丈夫死后移居镇江。幼承家学,能诗善画,生性豪放,晚年信佛。曾作《八梦诗》,记述梦中登天、渡海、登科、从军、种田、隐居、求仙、学佛等事,以寄托自己的抱负。在寡居后,不甘埋没自己的才华,师事袁枚、王文治,并与赵翼、洪亮吉、鲍之钟、曾燠、陈文述、顾宗泰等诗人为友,或相偕出游,或留客饮宴。她诗才敏捷,分题赋咏,往往先成。她的诗清新俊逸,在当时负有盛名。她爱好兰花,作画也以……[详细]
李御 [] 清诗人 (17121796)
  李御(1712-约1796) 字琴夫,号萝村,晚号小花山人或小花樵长,镇江人。性情孤洁,厌恶时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应王文治之邀到北京。蒋和宁、毕沅、蒋士铨、诸重光、董潮等馆阁名流,对他的诗都很钦慕,集资替他捐了监生,劝他应顺天乡试,认为必取高魁,结果仍然下第。而他本人则在出闱后就离开北京到山西游览去了。从山西回来后,家境益穷,晚年常寄居僧寺。他的诗清新俊逸,不刻意修饰,而具天然之美。同时的镇江诗人殷成柱、黄湰、万涵、郭家驹……[详细]
  何洯(1620-1696) 字雍南,镇江人。家有晴江阁,人称晴江先生。父亲是明朝遗老,临终嘱咐他不要做清朝的官。所以他一生不应科举。何洯交游甚广,诗和文都名重一时。少年时就得到文坛领袖周镳和黄道周的器重。后来与程世英并称为“京口二家”。郑成功攻打镇江失败后,有83家被清廷杀害,地方文献对此都不敢记载,幸赖何洯写的《晴江阁集》保存了一点资料。他曾应聘两修府志,两修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又受两江总督于成龙之聘,担任《江南通志》的……[详细]
  刘正忠(1928~1984),句容郭庄乡黄南南陌村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民 兵排长、生产队队委、保管员等,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为人正派,关心爱护集体财产, 在群众中威望较高。1984年7月6日1时许,刘正忠和本村8名少年在赤山湖圩堤上放 牛,席地休息游玩。14岁的刘泽兵见自己的牛下水游过50米宽的水面,到东岸堤上,跃身 跳到河里;16岁的徐春林也跟着下河,两人向对岸游去。因下游开闸,水流湍急,徐春林刚 上岸站定,就听见……[详细]
  翁天泽(1956~1979),句容宝华乡人。农家出身。在学生时代,就爱听爱讲英雄故事。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夸奖和赞扬。高中毕业后, 回家务农。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以他为骨干,组成青年突击队,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经 常乐于做好事,带领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基干民兵训练。在担任卫生员和赤脚医 生时,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虚心向内行学习,把学到的技术热心地用于为群众防病治病。不 管是刮风下雨,白天晚上,总……[详细]
   倪顺兴(1925~1953),句容天王镇潦塘村人。幼年家境贫寒,3~4岁时,父母双亡,由 叔父母扶养成长。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出 兵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倪顺兴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二十四军七 十师二○八团通讯连任战士。尔后,进驻上甘岭地区,转入坑道战。倪所在连队奉命坚守 275高地坑道,发扬敢打敢拼和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克服运输和严重缺水等困难,针 锋相对,阻击敌人……[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