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新丰县历史人物介绍

新丰县历史人物介绍

  郑选民(1916-1945),又名郑盾、郑公盾,出生于新丰县黄磜镇雪垌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因家庭经济困难,读书靠亲属及公尝的资助,1938年夏,毕业于新丰县立初级中学附设高等小学。郑选民青年时代,正是日军大肆进犯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灾难沉重的年代。他耳濡目染国土沦亡,人民遭殃,立志投奔革命。抗战初期,受党的教育和影响,经常阅读抗日救国书报,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先锋队。大力协助进步青年梁泗源在梁坝犁头围创办抗战学校,组建抗日纸马宣传队。1……[详细]
潘忠 革命烈士 (19191950)
  潘忠(1919-1950)曾用名潘中,中共党员,1919年出生于新丰县沙田镇新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12月,潘忠参加北一支一团属下的新南游击队,开始投入人民解放事业。解放后,潘忠加入公安队伍,1950年春被任命为新丰县第三区(辖回龙、沙田、遥田)人民政府公安助理员。此在期间,共和国刚刚解放,社会治安复杂,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土匪、恶霸、-分子兴风作浪,有的暗中捣乱,有的公开破坏,他们互相勾结进行-活动,妄图-复辟。潘忠,任区……[详细]
  梁泗源(1916-2000)是新丰县早期党组织和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新丰县黄磜镇梁坝村人,出身于中农家庭。11岁开始前往翁源龙仙镇缝纫店、英德县大镇墟织染店当学徒,14岁在翁源县松塘和翁源县六里私塾读书,16岁在新丰县立第一中学读书。1933年9月至1936年7月,先后在翁源县文光中学、莲塘村学校、曲江县黄岸村私塾教书。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广州工作的梁泗源,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进步书刊的启发,对抗日救亡运……[详细]
  龙景山(1913—2000)是新丰早期党组织和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乳名继有,曾用名陈继江、龙洸、龙云冲。出生于新丰县马头镇羌坑村老屋的一个贫农家里,有兄妹6人,他排行第四。1933年夏,龙景山高小毕业后,迫于生活四出谋生。后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激励了他热心救国的思想。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任中共新丰县马头支部组织委员。1940年11月,任中共新丰县中心支部-委员。1941年2月,受命到南区锡场以区署协导员公开职务为……[详细]
  赵师质(生卒年不详),字彬文,长宁县(即今新丰县)马头军屯村人。历任知县、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知府等职。历任官江苏淮安时间最长,共24年,颇有政绩。清乾隆年间,皇帝南巡到达淮安,找赵师质谈话,了解社情民意。赵师质汇报情况后,乾隆皇帝很高兴,称赞他的才能,并奖赏貂皮、官缎、香珠和荷包。赵师质任沛县县令时,有一年发生特大洪水,河堤决口,淹没田园,百姓被洪水围困。他身先士卒,亲自到现场指挥官民抢修河堤。对于受灾的村民,在请示上司……[详细]
  潘创垂(1964-1929)是新丰县沙田龙潭村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4),卒于民国十八(1929年)。潘创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只身出国至北婆罗州(即现在的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埠,是新丰县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出国谋生的华侨。潘创垂自幼家贫,在四十二岁时南渡到北婆罗州斗湖埠(即现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市)。由于他口齿伶俐,对人和蔼,谦恭有礼,又善于交结朋友,很得斗湖埠华侨的尊敬。蒙朋友介绍,在该埠“万和隆”商店当伙计卖杂货。第二年(……[详细]
  陈燕贻(1902—1932),乳名陈罗娇,辈名陈传光;曾用名陈亦谋、李刚。新丰县丰城街道涧下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年少好学。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在大革命洪流的熏陶下,他思想进步,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广州公开招考留俄学生,并成立了中央党部考试委员会,毛泽东、廖仲恺等为考试委员。陈燕贻经考试录取后,在广州经短期预习,于当年底和左权等一批学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为新丰出……[详细]
  赵准生(1910-2002)乳名月琴,辈名世标,1910年出生于新丰县马头镇军屯村,是中共新丰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赵准生少年勤奋好学,读初中期间,他除了学好课本外,还阅读了孙中山的《-》、《建国大纲》以及《呐喊》、《徬徨》等一批进步书刊。1929年,国民党筹办新丰县党部,赵准生和中学的师生一起随大流参加了国民党。1931年初中毕业后,回到二区区校任教。一年后,被县政府任命为二区署副区长、区党部执委、县党部候补监委等职务。期间,他目睹国……[详细]
  张雪斋(1905-1952),解放后的第一届中共新丰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兼人民法院院长。在革命斗争期间,曾任革命武装尖山大队政治教导员、新丰西北区工委书记等。1905年,张雪斋出生于新丰县黄磜镇黄沙坑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代由祖偿津贴到新丰县简易师范学校就学,毕业后在秋洞小学任教。他在早年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梁泗源同志就在学校组织纸马队,到各村进行抗日宣传。1945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任支部……[详细]
  梁守诚(1866-1943),字镇邦,又名邦锡,新丰县黄磜镇梁坝村八角楼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清光绪丁酉(1897)科举人,名列第二十二位,中举时32岁。梁守诚一直致力于教育。清宣统年间,在家乡举办“诚斋书院”。科举废除后,他仍不放弃求学,考入国立两广政法学校(校址设在广西),毕业时,正值庆祝毕业,又恰逢他结婚典礼,由于高兴,饮酒过量,醉后跌倒,致使左手和左脚麻痹,造成终身残疾。身体虽然残疾,但是他仍然热心家乡教育事业。……[详细]
  许绍曾(生卒年不祥),辈名文俊,长宁县(即今新丰县)大席水背村人。同治年间赴省乡试夺魁,敕授布政司经历加二级官爵,赐予“朝珠”(隶属总督或巡抚之下),分掌省级民政工作的官员,相当于二品官的待遇,在级别待遇上与巡抚相习。同治九年(1871年),衣锦还乡,皇帝钦赐“诰命”大匾一面,高挂在大席福公祖祠中厅正中,庄严辉煌、光宗耀祖。从大夫而加二品,自奉政而叠锡三公。诰封三世:父、祖父在任奉政大夫(封建皇朝文官最高的官阶);母、祖母为宜人。此外,……[详细]
  郑大东,又名郑罕、郑天鸿,新丰县马头镇福水村人,1912年10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郑大东从小聪明勤奋,高小毕业后,考入新丰师范学校。1934年10月,到陈济棠部队当兵,后被选调到广州燕塘军校学习。1936年毕业后,回到家乡。1938年,新丰县组建民众抗日自卫团,被聘为小队长、大队军事教官。193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马头福水党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1943年5月,郑大东参加东江纵队,历任东江干校学员、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详细]
  李震(1914-2004),曾用名济錾、慈欢,新丰县丰城镇城东村车田围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李震从小好学上进,上学期间得亲人及祖偿的赞助,初中毕业后,曾在马头层坑思贤小学任教,后投笔从戎,考入陆军军官学校及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就读。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团长、黄埔出版社社长、-防大学教官兼中国历代战争史总编纂、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及淡江大学国防事务与策略研究所教授、-立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教授与考试委员会委员等职。……[详细]
  潘克(1917—1975),号伯周,新丰县沙田镇天中村人。出身于农商家庭,14岁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在校广交学友,与同学创办《持平日报》和《国民新闻》等刊物。毕业后升入广州大学,攻读政治系。1938年,抗日烽火燃及全国,潘学业未满即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军任特别党部干事,随后分别任过连、营、团部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广州沦陷后,在韶关设立战时省会,广州市各大专院校纷纷北迁韶关,广州大学也同时在韶关复课。1940年秋,潘为求学业……[详细]
  潘学吟(1895—1930),又名行健,新丰县沙田镇羊石上湾人。1895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刻苦勤学,心怀大志;1923年,毕业于韶州中学,1924年,考入国共合作举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留校,是该校第一期毕业生。1925年2月,国民政府声讨陈炯明,进行第一次东征。许崇智为东征部队总指挥,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参与领导工作。潘学吟在政治部跟随周恩来。4月18日,当东征部队攻占潮州取得胜利后,周恩来任命潘学吟为潮安县党部……[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