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黑龙江 > 哈尔滨历史人物介绍20

哈尔滨历史人物介绍20

  龚维清,女,湖南省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呼兰府开办呼兰第二女子学校(省城齐齐哈尔女子学校为第一女校),学校租赁草房7间,有学生50人。初设教习、保母各1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学校聘请龚维清为女学教员。龚不远万里,从湖南来到黑龙江,为兴办呼兰女子学校做出贡献。龚和江省著名教育家林传甲的妻子祝宗梁女士,在齐齐哈尔话别到呼兰时,祝给龚写有一首送别诗,《送龚维清赴呼兰女学》:风雨黯江城,滔滔江水生。君行从此别,余意若为情。……[详细]
  王廷兰(1888-1932.5)王廷兰,字子馨,祖籍山东招远县,后全家迁到呼兰利民王家窝棚村。1925年任呼兰保卫团帮统官,1926年任游击队帮统官,1927年升任统带官,任骑兵上校,并授陆军少将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跟随马占山抗战。1932年5月,联合国调查团专门委员海伊林等5人飞赴齐齐哈尔。马占山派王去齐齐哈尔,寻找机会面见调查团,揭发日寇制造伪满国的阴谋。王廷兰到齐齐哈尔后被叛徒出卖,被日本特务秘密逮捕,王坚贞不屈。日伪特……[详细]
  李维周( -1947.12)李维周,字荫堂,呼兰孟家乡人。江省师范学堂毕业后,舍弃在省城齐齐哈尔供职的优越条件,应呼兰知府黄维翰之邀,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呼兰到大用井兴办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月任呼兰劝学所总董。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任呼兰教育会会长。1912年起,任黑龙江省众议会和省议会议员,1915年调省城齐齐哈尔任职。1924年起任省第四届和第五届议会会长,1927年任省禁烟局总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详细]
  宋云同(1877-1967)宋云同,字子樵,呼兰县人。清末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邀请,到广东参加革命。20年代后,历任吉林督署参谋处长、富锦县知事、宾县知事、直隶省政务厅厅长、代理省长。东北沦陷时期,不愿给日本做官,遂退出仕途,表现出高度爱国热情。新中国建立后,给毛泽东上 书,要求为新中国工作,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1953年被安排任北京文史馆馆员。1957年被聘请为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撰写《江东六十四屯的悲惨》、《黑龙江省政纪要……[详细]
  尚福,姓宛,字尊五,呼兰汉军。曾任笔帖式,后主管翼长下的旗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呼兰,到处烧杀抢掠,搜取军械,社会秩序混乱。呼兰副都统委派尚福训练民团,维持社会治安。沙俄侵略者十分震怒,将尚福拘捕,并让其解散民团,尚福不为所逼迫,拒不下令。沙俄将尚福挟持到哈尔滨。沙俄提都以死威胁,尚福不屈服。沙俄无奈,将其释放。后尚福在呼兰勘察办理屯站两项地亩升科事时,成绩显著,省巡抚程德全保举其为候补通判、同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详细]
  罗明哲(1917.12-1982.12)罗明哲,曾用名罗绮、陈白之。呼兰县许堡乡黄岗村人。2岁丧父,家境衰败,后搬入县城居住。1925年入小学读书,呼兰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1937年又考入伪吉林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文科国学系学习。受家庭影响,罗自幼爱好文学,在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学习时即开始创作。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和长春《明明》、《麒麟》、《新满洲》及沈阳的《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诗歌、小说。1937年鲁迅逝世一周年,在《……[详细]
  张伯彦 (1917.11-1944.7)张伯彦,笔名征骊、信风,呼兰县南乡庙台子村人。1928年移居呼兰县城。其父张镜寰曾就学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后因家境变故,辍学回呼兰当教员。张镜寰为人忠厚耿直,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张伯彦思想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张伯彦在县城模范初高两级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中学。张酷爱文学,除阅读大量古典诗词外,还广泛涉猎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其典丽的作文,每次都受到老师的好评,同学们争相传阅。1935年……[详细]
  李桂林(1916.11-1983.6)李桂林,巴彦县兴隆镇人。后随家迁至呼兰县康金镇前进村。8岁开始放猪、扛活、当长工、卖零工。1946年5月,被群众选为康金镇民主街街道主任和土改工作队的片长。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呼兰县东岗苗圃主任。1956年任康金镇党委副书记,1957年任三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8年8月,任康金镇前进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桂林到前进大队任党支部书记时,社员的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生产资料缺……[详细]
  刘志恒(1910―1937.7)刘志恒,字智新,黑龙江省宾县人。小学毕业后入宾县县立中学读书。在吴天民老师的支持下,刘和季铁中、杨继增等同学组织了读书会,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受到革命启蒙教育。1932年9月,由吉林省一师转到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二中学高中(师范科)五班。五班学生中有些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开展了为抗日战士募捐和向校方要求增加伙食费的斗争,刘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活动。1932年11月,刘参加了共青团。1933年末,团省委派陈涤……[详细]
  • 于天放
  于天放(1908-1967.5)于天放,原名于九公,化名于树平,又名于文礼,呼兰县白奎乡三道沟屯人。1918年开始读小学,1921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工业学校。时值大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秋季,为抗议日本出兵山东,干涉中国内政,省城齐齐哈尔8所中等学校的数千名学生举行爱国--,于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这次-活动中,他和另外7个学生被捕,在督军署扣押两天后获释。1928年8月,考取了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他勤奋读书……[详细]
  黄有(1899-1938.3)黄有,呼兰沈家乡罗家窝堡村(今文化村)人,幼年务农。1920年同其兄弟黄富、黄珍迁往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开荒。后开垦到300多垧地,成为地主,群众称该屯为黄有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人民纷纷起来抵抗。黄参加了当地的红枪会。1934年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阶,率领抗日游击队,在太平川展开了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6月夏云阶率队在太平川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开明地主献出武器和物……[详细]
  王鸿恩(1888-1942) 王鸿恩,字锡三,呼兰莲花乡大东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下读完私塾,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呼兰做小学教员、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校长。1918年10月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激起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各地的声援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呼兰县广大爱国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呼兰县沪难后援会、呼兰县学生联合会。教师、学生和一些爱国工商业者走上街头,--,演剧募捐,-,抗议……[详细]
  王芝馥(1888.8-1943.4)王芝馥,女,别名尚王芝馥(丈夫姓尚),人称尚大夫,呼兰县人。父王雅庭,早年参加英格兰基督教长老教会,以此关系,1912年1月,已有一个女儿的她考入奉天(沈阳)医科大学(基督教会办)。这所大学是东三省第一所培养西医人才的最高学府。1918年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王获毕业文凭。1919年春,回到呼兰,入英国人余克信办的基督教会医院,当妇科大夫。她是这所医院的第一位女医生,也是呼兰县的第一位女医生。1924年……[详细]
  赵维卿,原名赵连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于延寿县夹信子区下石嘴子村一地主家庭。小学文化。伪康德元年(1934年)被伪夹信子区公所任命为甲长,在任期间,有00行为。1935年,中共方正县委派杨春凭借同学关系说服赵维卿,让他利用有利身份,为抗日大业做出具体贡献。在杨春的教育帮助下,赵维卿组织起下石嘴子村抗日会,自任会长。开始,他工作积极,为抗日队伍筹集粮草、购买药品、安置伤员、担任秘密联络员。抗联三军六纵军是其经常涉足之处。1935……[详细]
   于德仁,1951年生于方正县德善乡扶余村。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等职。在工作与生产劳动中,他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先后被评为大队和公社的劳动模范,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称赞。1971年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中,他关心战友,团结同志,工作积极,曾先后3次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财产和保护战友的生命安全,受到连嘉奖3次、营嘉奖3次,由战士提拔……[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