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商洛 > 山阳县历史人物介绍2

山阳县历史人物介绍2

  杨诗瀚字北海,马滩人。清代岁贡。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省第一届参议会议员。民国十五年(1926)自捐家资于马滩上庵创办高级小学。民国十九年(1930)唐靖部盘踞县城,粮款摊派浩繁,民不胜苦。其组织民团,配合小河口大刀会,奋起反抗。并出走西安,联络山阳旅省人士,控告唐靖,得省主席杨虎城支持,在报刊上揭露唐靖在山阳横征暴敛行为。“九一八”后,陕人-,提倡国货,杨在西安创立国货公司,自任总经理,得到省主席邵力子支持。该公司兼办“土货推广处……[详细]
   方光照城内人,以“德正兴”字号开设水烟商铺。民国初年,商号盛行自发钱钞,流通市面,作为活动资金。许多商号滥发纸票不能兑现,失去信用。而“德正兴”号所发行钱票,则备有现金,随时收兑。时有乡民前来兑票,走时遗失钱袋,方光照妥为保存,失主来取,原物归还。乡民感其拾金不昧,赠一“心地光明”木匾。……[详细]
   张上采(1860-1923),字耕云,陕西山阳县黄土包寨子沟人。清咸丰十年(1860)生。幼年丧父,由母教养成人,潜心苦学。光绪七年(1881),赴县试,获第一。后因厌弃八股,无意功名,遂以陶渊明为楷,寄情山水。在家务农养蚕,饮酒莳花。其教子有方,长子张光烈举孝廉方正,民国初年被选为省参议员。幼子张光易于民国六年(1917)留学日本,于东京大学经济科毕业。张上采追随社会潮流,思想较进步、开放,如倡导女子上学,反对缠足陋习等,山沟社会风……[详细]
  石宗亮俗名石建连,不知何许人。光绪初寓居二峪河,娶妻耕田为生。数年后,夫妇崇拜禅理,笃信佛学,同时削发为僧尼,决意出家修道。妻去柞水县十三寺为尼,夫去耀县香山南五台兴庆寺当和尚。亮诚心佛法,勤于云游,化募施银二十余万两,苦心经营十五年,创建十方丛林寺,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竣工,共修盖楼殿亭阁九十余间。宗亮被奉为-,善男信女朝拜,日逾千人之多。……[详细]
  吴怀清(1861~1928)字莲溪,银厂董家沟人。祖籍湖北通山县湾里庄。乾隆间,祖父迂文随移民定居山阳。父荫祥为人宽仁厚德,好善乐施。怀清十二岁时,赴县书院童试,名列第一。商州知州闻其名,召致幕中办理文案,由是学问日长。光绪八年(1882)赴省乡试,考中举人。十六年(1890)赴京殿试,为三甲一等。例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满秘书郎,京察一等二品衔。光绪二十八年(7902)为会试同考官,批阅考卷。次年,外放山东省乡试副考官。历任……[详细]
  吴荫祥字吉庵,董家沟人。务农兼行医。待人醇厚,好善乐施。凡远近老弱贫困之户,多施以周济;对其中年青体壮者则贷以金钱,指以谋生之道,若无力偿还,即当众毁其借券,示意舍免。亲友中孤老之人,接入家中供养送终。乡里相约,严禁盗贼,议定偷盗者罚钱,捕盗者奖赏。一日晚,荫详门前竹子被人偷伐,盗者乃本族人,他如约以钱赏捕者,暗示盗竹者将竹拿回,以恩感人。光绪四年(1878),本县瘟疫流行,他上山采药舍济,得救甚众,乡民咸感其德。……[详细]
  陈良均字筱梧,号厚斋,漫川人。幼丧父,母徐氏以纺织供其读书。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二十四年(1898)任甘肃权宁知州。见积案累累,多属回民同族之间细小纠纷,故每次判案必恳恳晓以大义,民多感悟,不久则案无留牍。还撰写《训俗浅说》、《敦族衍义》等书,派讲生到乡间宣讲。采取地丁减价,屯粮征粟等措施,减轻民负。重修文庙、书院,广立私塾,积储义仓,兴办公益事业。总督升允以“品学兼优,循良第一”保奏。州署所在地两当县,地瘠民贫,政治废弛,虽……[详细]
  张大年色河人,字椿圃。一生务农,喜读书,通晓大义。他勤于耕耘,俭于治家,重于积累,乐于助人。每到年关,总要挤出些钱物来接济贫穷乡邻,而且不让人知晓,惟恐伤人自尊心,清道光十五年(1835),县境发生饥荒,他公开捐粮三十石,交知县赈济,私下又悄悄发放十五石,供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有人知道后问他,他便说是借给的,或说是过去借了人家的,从来不说是发放的。县令陆铨闻知此事,感动不已,特赠一块木匾,额书“善有余庆”。……[详细]
  姜光吕武生,甘沟人。富有臂力,熟谙用兵之道。同治三年(1864),宁陕农民曹烁章起义反清,声势汹涌,清军屡战屡败,光吕带民团协助镇压,以功升把总,赏戴蓝翎。同治五年,陕甘回民反清大起义,光吕在甘肃武都县打败蔡荣昌军,攻克县城,以功升千总,赏五品顶戴。同治八年,又在宁陕进剿捻回起义军获胜,经陕西巡抚保奏饬履守备用。数年征战,耳闻目睹农民疾苦,光吕愤然觉悟,极力辞去职务,即日解甲归田。他说:“我们都是黄帝子孙,何忍自相残杀!前之所以奋战,是……[详细]
  杨圣朝农民。乾隆时,由湖北大冶迁居本县二峪河,勤恳种田,酿酒饲猪,家业渐丰,捐纳为监生.时本县开发河道,修筑河堤,他捐献家资一部分供民工食用。知县何树滋举办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之人,圣朝慨然捐献自垦晚阳沟地课十余石补充养济院口粮。其子杨继云先后在山东、日照、沂水、蒙阴等县任知县,所至颇有政声。他非但不让给家里寄钱,反而每年由家里给儿子捎去些须银两,以添补薄俸之不足。继云不负父意,为官清正,严以律己,所任七县,皆能执法不避权贵,时……[详细]
  程豫(1807~1889)字立斋,高坝人,排行老五,祖籍安徽休宁。乾隆四十八年(1783)江南遍遭水灾,其祖用竹筐担着父叔建文建武,辗转来山阳。程豫幼孤,事继母极孝,七岁入学,习试帖,学八股,道光七年(1827)县试名列前茅,更加笃志勤学,目不窥园者三年,士林称羡,举“孝廉方正”。其性刚直嫉恶,执法不稍宽假,为权贵忌,坎坷数十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考取进士,改选山西。初任徐沟县知县,施政忠于职守……[详细]
  蔡毅谷字凤亭。祖籍江西兴国。清乾隆时由湖北咸宁辗转迁居本县色河泰山庙,避匿山寺,不预闻外事,不谈论时事,潜心设坛讲学,授徒先后达数百人,有程豫等数十人成为高官显职。蔡为人正直,不贪荣华,不求富贵,不逐风尘。其爱徒如子,惜才如命,常倾散家资以助贫生书费,颇受乡人称颂。……[详细]
  傅诗(1797~1877)字雅山,户家原九里坪人。祖籍安徽宿松。清乾隆末,曾祖必元迁居于山阳九里坪。祖廷元、父庸煦以农益商。傅诗生时,适值白莲教齐王氏起义-战山阳,楚豫陕边陲地区处于战乱之中,以致家道中落。六岁上学,每次考试皆名列前茅,乡里目为神童。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初任礼泉教谕,后任本县书院山长二十余年。咸丰四年(1854),受陕抚命,抵商南组织团练,防堵太平军。后以功分发湖北,署通城知县。同治七年(1868)署随州知州,筑……[详细]
  徐文攀(1781~1863)别名秀桂,祖籍湖北通山县,二十岁逃荒来山阳,住峒峪口与一讨饭女结婚,初以卖柴做豆腐为生。数年辛勤劳动,略有积蓄,于是置田数亩,鸠工建房。在打墙挖土中,其妻路过踏一串脚印,挖土人有意留着脚印不挖,以笑其是“大脚片”。文攀感到臊气,待天黑人散后,亲自持锄狠挖,不料得银一罐,遂成大富。他富不忘穷,以善为乐,捐钱舍施太白洞,在王家湾办起一所私塾,以自置石灰沟课石为基金,用重金聘请教师,免费招收方圆数十里贫苦儿童入学。……[详细]
  王聘明代人。幼时家贫苦学,妻患有先天性痴呆,不谙家事料理,王聘毫无怨言。岳父恐累及王聘,一日召聘至家,盛筵款待,拿出四十两银子对王聘说:“我的女儿天性拙笨,不堪为内助,我也不忍拖累于你。现备微薄小资,助你另娶内室,俾小女得以糊口你家,不致冻馁,我死亦可瞑目。”王聘婉言回绝,辞银不收。奈岳父不允,只得将银收下,悉数买成图书,刻苦攻读,终以学业告成。嘉靖二年(1523)以贡生官至知县,不久即以政绩升南阳府同知,秩正四品。后调卫辉府同知,官声……[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