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 > 白河县历史人物介绍2

白河县历史人物介绍2

  徐竹铭(1904~1976)字勋禄,白河县大坪乡和平村人。16岁时,双亲去世。徐执教糊口,兼修中医,以治热病、时症而出名,1956年被吸收到县人民卫生院工作。徐精习《温热经纬》、《温病条辨》、《频湖脉诀》,用药不过六八味,甘草、竹叶不过三五分,大寒大凉之药不用,曾以“三生饮”毒药使奄奄待毙病人回生,人多称奇。徐行医戒条是:不见病人不处方,不经四诊不处方。出诊不分贫富,随请随到,乡里敬重。著《频湖脉诀注》一书,惜稿散佚。……[详细]
  耿子春(1900~1978)字成浩,白河县城关人。幼年就读私塾7年,记性甚佳。14岁入白河县城“乾顺正”药辅当店员,悟得经营管理之道,解放前先后任“天开泰”、“天心顺”股份中药铺经理。1951~1953年扫盲运动中,兼任县城第三民校义务扫盲教师,成绩显著,受到政府表扬。1958年在防治梅毒病中,协助县卫生协会配制中药“一眼光”,颇有贡献。耿潜心研究中药炮制50余载,编写出《中药材炮制》一书,时值“文革”运动开始,耿白天写检讨,接受批斗,……[详细]
  方存弟(1936~1985)白河县冷水河口人。1950年加入青年团,1954年初中毕业,次年参加工作,任白河县百货公司统计员。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连文书、团文工队编导。从此开始了文艺创作。1959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其创作进入繁盛时期,1960年在青海出版诗集《青海短歌》,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又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青海日报》、《宁夏文艺》、《延河》、《萌芽》、《湘江文学》等20多种全国性文……[详细]
  黄治明(1889~1952)人称黄大将儿,白河城关人。生于小商家庭,幼年丧父,由母抚养成人。童年时代黄便对戏剧产生兴趣,12岁只身去郧阳学戏,虽经其母多次劝阻,责罚“不准学戏”而黄矢志不移。黄治明记忆力甚佳,仅读过两年私塾,对艺师所教唱腔、台词一学即会,尤工“老生”。他所饰戏剧中的孔明、程婴、寇准、纪信等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黄的声音圆润而宏亮,吐词清楚,科表细腻,不拘旧套,注意创造自己的风格。青年时期已是白河、郧阳上下江汉一带颇有名声的……[详细]
  黄道桓(1929~1966)白河县茅坪区纸房乡保福庵人。12岁前就读私塾5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入白河县立中学读书,次年患骨髓炎辍学回家。当时对此种病,既无良医又无良药,以致瘫痪5年不能起床。黄于绝境中刻苦攻读《本草纲木》、《伤寒论》、《医宗金鉴》、《灵枢素问》、《药性赋》、《验方新编》等医药书籍,从中择选中药方剂,与土方、单方配合自治骨髓炎。1949年他在前人方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研制出“倒退散”配“阳合汤”,在自己身上试验治疗,……[详细]
  张朗轩(1883~1965)白河县卡子西坝黄泥沟人,童年在家乡就读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陕西陆军小学。宣统三年(1911)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至二年(1912~1913)受安康联中之聘任教,三年(1914)秋入保定军校学习,五年(1916)经教师马林介绍加入同盟会。六年(1917)秋任陕西模范营连副,七年(1918)任陕西第三混成旅连长,十年(1921)任陕西陆军第三师中校团副,十一年(1922)辞职回家务农。十九年(……[详细]
  黄正甫(1909~1980)白河县卡子东坝人,原名继斗,曾用名黄越、黄云海、黄虎。15岁前在家乡就读私塾及国民小学,15岁赴河南祖父家,就读郑州中学。因参与-被校方开除,遂到湖北省立一中读书。受校董事长董必武、校长刘觉民、教员陈潭秋等人影响,于1926年10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经施季高、刘治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先后分配到湖北省农民协会、汉口工会、省立一中工作。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0,黄从武汉到郑州,在共青团郑州市委做组……[详细]
  黄统(1888~1952)字天行,号少亮,白河县卡子乡东坝大屋沟人,幼就读私塾,少年时在卡子义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去河南开封伯父家附籍读书,宣统元年(1909)在保定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并与钱鼎、张钫、孙岳、何叙甫、黄实等人创立“陆军同胞社”。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军政府书记官,次年(1913)往日本学习政法。民国六年(1917)回国著《开国政略》一书,十年(1921)被陕西省督军冯玉祥聘为顾问,后任陕西省通俗讲……[详细]
  谢馨(1870~1952)原名俊崇,字崇山,入滇后又字伯南,自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祖籍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光绪癸己(1893)恩科举人、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1903)签分云南省通海县任知县,后任定远、蒙自知县。谢对当时官场上的人浮于事、尔虞我诈现象看不惯,心情是“终年低首不伸眉”,对上司也采取了“官柳当门懒折腰”。数载为政,除操心民间温饱外,寄情山水,借酒消愁,而家中生活是“奇温……[详细]
张悌 [] (1834~?)
  张悌(1834~?)字萼庭,白河县南区人。幼童时就读于私塾,才思敏捷,善嘱对,一日师出一联云:“鼠因粮绝伤心去”,令诸生对,其他同窗正在构思,悌出口道“犬为家贫放胆眠”,先生称善。是年夏,众学友正吃西瓜,一妇人抱茆柴过侧,内中一学友谓悌道:“汝善对,我出一联,对得来,再赏一瓜。”因指妇人道:“树大柴多当爱惜”,悌即指案对出:“瓜分蒂落任凋零”。众生鼓掌,令再买瓜,悌道:“腹胀矣,且所对不甚工整,来日再补。”悌27岁(咸丰十一年辛酉科)拔……[详细]
  柴守愚(1867~1926)字嘏宪,白河县茅坪柴家坡人。祖父柴后爵系清封赠修职郎,父亲柴世德,字懋修,恩贡,曾任礼泉县训导。守愚幼聪颖寡言,殷勤笃学,喜文史,14岁考入县学,清同冶二十三年(1884)拔贡。光绪三十年(1905)赴日本就读法政大学,宣统元年(1909)回国。先任河南灵宝知事,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汉阴知事,同年10月任安康知事,民国五年(1916)任甘肃定西县知事。任汉阴厅知事期间,种鸦片大有蔓延之势,守愚严惩种烟犯……[详细]
  钱鼎(1884~1911)字定三,派名光斗,白河县厚子河口人,幼年在乡就读私塾,继读陕西陆军小学,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学堂,在校加入“同盟会”并与党自新等人组织“同胞社”,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寒假返里,在县内高庄、茅坪等地演说革命,秘密组织反清“爱国会”。宣统二年(1910)任陕西新军一标一营队官,在其宣传、开导下,各营队哥老会成员接受了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同年7月9日,钱鼎、井勿幕、张钫等同盟会领导……[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