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铜川 > 宜君人物

宜君名人录

   杨素蕴(1630~1689),字筠湄,号退庵,宜君县石堡村人。清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初任直隶大明府东明县(原属河北,现归山东管辖)知县。后历任四川道、川北道、湖广提学道、军务参议道、下荆南道(湖北境内)、山西提学道御史职务。继被举荐为通政司参议、都察院右副都循史,奉天(今沈阳)府丞,顺天府(今北京)府尹,安徽和湖北等省巡抚。 素蕴出生于农民家庭。其父杨清,为早年恩科贡士,性刚直,一……[详细]
  杨铭源(1878~1926),字西堂,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是辛亥革命陕西省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幼年时,在本村私塾念书,以后就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曾受到陕西省学使沈卫(淇泉)的赞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陕西省派遣30名官费生到日本留学,其中从宏道学堂选拔的有杨铭源、张季鸾、宋相宸、李述膺等15名。到日本后,杨铭源被分配到早稻田大学就读。 当时……[详细]
  胡树清(1890~1943),字松山,宜君县五里镇胡家塬村人。他为人侠义,赞助革命,对后代关心,是本县集资办学的名人之一。 树清童年时,家境贫寒,赁居佃耕。双目失明的父亲因遭年馑,无法养家糊口而服毒自尽。一家人哭离村庄,逃到五里镇街。母亲作针织度日月,讨豆渣作年食。年仅11岁的胡树清也-挑起了生活重担。他打柴、卖菜、拉短工,有时还挑起货郎担走村串户,以微薄收入奉母养家。但他人穷志坚,还刻苦自……[详细]
  强自修(1903—1988),字琢为。宜君县偏桥乡西云阳村人。 强自修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2岁开始进私塾读书。上小学后,开始接触-,想以之解决“社会公道”问题。13年(1924),在五里镇小学任教期间,发现学校名义上是公学,而实际上一切被大地主“韦半县”(韦秉绅)所操纵,成为韦家的私学。于是,他写了一份告白,揭露韦家操纵学校办事不公的行为,仅教书半年便不辞而别。正当他思想苦闷彷徨不……[详细]
  杨植(1915~1948)又名文昆,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 杨植少年时代就奋发上进,1934年以优良成绩毕业于宜君县立高小。1936年春赴陕甘宁边区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先在中共关中地委宣传部工作,后任关中地委组织部人事科长、赤水县委宣传部长、淳化县委组织部长、淳耀县委书记、关中分区、民政科长等职。 1936年8月间,中共陕甘省委派杨植回乡,协助中共红宜县……[详细]
  张致中(1902~1957),字本初,宜君县五里镇榆舍村人。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校,进入青年后,奋发自学,博览群书,为国为民严谨执教,是本县人民群众推崇的名流良师之一。 致中为人刚正,厌恶旧政,胆略过人。1931年,他与同窗好友杨兆荣在五里镇初级小学任教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两不顾当局禁令,带领学生与来镇宣传的中部(黄陵)县高小师生,组织反对日本侵略的-活动,影响宜君县城高小师生亦举行--……[详细]
   杨星海(1891—1969),原名杨逢源。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直到17岁时始上学。 辛亥革命后,他追随堂兄杨铭源去北京、上海读书学习,受到-及爱国思想的熏陶。在上海街头,他目睹外国人横行无忌,任意欺侮中国人,极为愤慨。一次,他碰见日本人无故痛打一位拉黄包车的中国人,即上前一拳将日本人打倒在地。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上海学生积极响应,杨星海组织学生上街-,抵制……[详细]
  白俊亭(1902~1967),又名怀德,宜君县偏桥乡东云阳村人。他青年时代投身到国民党井岳秀部下李相九(共产党员)营当兵,受李的影响,倾向革命,被李提升为连长。民国二十年回乡后,他先后任国民党偏桥区区长、联保主任、县财委会主任、县参议员等。其间,他和本县革命先驱、同窗挚友强自修及共产党员王生廉等秘密交往,加深了对革命的认识,便以其合法的政治身份,暗中主动支持资助革命。抗日战争初期,他遂被县的国共合……[详细]
  韦秉绅(1883~1938),宜君县五里镇街地主,用剥削掠夺的方式占有大量土地,分布全县各地,外号“韦半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其祖辈因生活贫困由陕西省韩城县西彭村来到五里镇定居。初时,靠开荒种地维持生活,几年后,买了五里镇背街一块地基,盖了三间厦房,正式安了家。此后,开始以剥削为生。清道光年间,已在县城、雷塬镇、五里镇等地开设当铺、百货、烧坊、染坊、粟店、药铺多处,并到处购买土地进行地……[详细]
  强自珍(1913~1984),偏桥乡西云阳村人。1932年,他在西安中山中学就学期间,在进步老师的熏陶下,树立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抗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不久,由于-,党的组织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所破坏。校方以“闹-”为由,又将他开除。他回到家乡后,在农村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33年至1935年5月间,他在家乡从事教学工作,经常给学生讲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给……[详细]
  王生廉(1913~1971)。宜君县偏桥乡安子塬人。幼年在宜君县上小学,1936年毕业于西安民立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县后,国民党县政府留他在县高小任教,他为了革命工作,毅然到农村拔头塬、东村等小学当教员。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区(偏桥)一带的中心区委书记,以教书作掩护,以学校为阵地,秘密进行党的工作。他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和革命思想教育,组织学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带领师生走村串乡,……[详细]
张守愚 革命烈士 (19151945)
  张守愚(1915~?)又名义仓,宜君县西村乡云辉村人。他少年时就智勇超群,见义勇为。民国初期,本县东部洛河畔一带,常遭流窜黄龙山区的一些军阀残余分子的抢掠,百姓屡受侵扰。民国十五年春(1926)的一天,匪首杨谋子带三四十人窜到云辉村。年仅12岁的守愚正在学堂念书,听说来了土匪,就奋不顾身,在同学的扶持下,攀椽登上丈五高的房顶,又爬到垂在房顶的一棵树上潜出村外,一口气跑到相距十里的五里镇,叫来当地驻……[详细]
  田维平(1908~1947),原名明儿。宜君县西村乡北文兴村人。出身农民家庭。8岁开始上学,在宜君县高级小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教书期间,阅读过一些进步书刊,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革命思想。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在石堡村召开的中共红宜县委员会的成立大会。 1936年末,“抗日义勇军独立第三团”组建时,他加入了这支队伍,并任四连指导员。后来这个连在洛川被打散,连长王彦春牺牲,他进入陕甘……[详细]
   赵振南(1904~1951),宜君县焦坪街人,初中文化程度,是罪恶累累的国民党特务-分子,在1951年镇压-运动中被处决。民国十九至三十六年(1930~1947),赵历任宜君县焦坪区区长、-乡长、镇长、玉华中心小学校长、宜君县财务委员会委员、宜君县临时参议会议员、议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等职。民国二十八年(1939),由孙耀南介绍加入“青帮”。民国三十三年三月(1944),加入国民党CC组织,……[详细]

全部宜君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