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新会历史人物介绍5

新会历史人物介绍5

  叶一峰 (1911~2000)广东新会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历任中小学教师,华北联大及抗大教师,陆军中学、冀中军区、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总政文化部干部。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战斗在大清河上》等。……[详细]
  夏易 (1922~)原名陈绚文。女。广东新会人。20世纪40年代初赴西南联大读书,194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系。1948年在香港任中学教师,1954年从事专业创作。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少女的心声》(原名《香港小姐日记》)、《变》(又名《香港两姐妹》)、《紫色的泡沫》、《少女日记》,中篇小说《惑》,短篇小说集《决不演悲剧》、《橙色的0》,散文集《港岛驰笔》等。……[详细]
  民国4年(1915)10月出生于香山县特沙乡(今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东卫村)。字兆森,别署老乔。书画家。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6岁起,得祖父乔秩教导,学习楷书和传统绘画。60-80年代绘制大量壁画、油画。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出版有《卢乔根书法集》等。毕生研究石鼓文集联近150对,为当代石鼓文集联最多者之一,对明代陈白沙的茅龙书法的研习作品为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作品流传于日本、新加坡等国……[详细]
  李汉章(1927—1980) 原籍新会县荷塘下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 8岁时父母双亡。抗日战争时期到小榄永宁乡螺沙村投靠义父唐炳仁,从此落籍永宁乡。1950年任螺沙村村长。1952年4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字”运动(清匪反霸、退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任小榄永宁乡农会副主席、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民兵中队长等职,被评为土改模范。1954年任永宁乡党支部书记,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山县十三区区委……[详细]
  • 林锵云
  林锵云(1894—1970) 又名锟池、昌文,新会县沙岗乡人。出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香港洋务工人。其年幼失学,11岁时母亲去世,13岁随父亲到香港,14岁在香港外国轮船当练习生,民国8年(1919)冬在香港参加中华革命党。1922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参加省港大-,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南海临时县委书记、佛山市委常委、香港工代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南方特派员兼“海总”香港特派……[详细]
  区乾(1907~1958年),原名区德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生于广东新会县睦洲墟梅冲乡。其父区大,从小到佛山当屐店小工,17岁时到石湾陶器店跟廖荣学徒,以做鸟兽为主。区乾13岁时在邻村一家船厂的伙房做事,做了6个月,便到石湾,由父亲介绍到一家端初公仔店当杂工,并学习做泥公仔。3年后又先后到石湾怡兴、厚记、联合等陶瓷店当学徒。学徒期间,区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潜心研习动物陶塑,并在艰苦实践中掌握了塑制、翻模、成……[详细]
  温兆培(1921.12-1991.6),广东新会人,大学学历,194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广东新会县第二中学教导主任、恩平县独醒中学生活指导员;在广州市琶洲农场、广东省河南园艺场、广州郊区农技推广站、农科所分别担任农技员。1964年11月调从化县工作。历任县农业局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县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70年代,提出采用增肥、增湿、增光照为重点,改造低产田和巧施肥料,推广杂优水稻。……[详细]
  余藻华(1913—2000),原名振驺,号香雪堂,广东省新会县人。余藻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常委。他一生谦逊勤奋,早年在广州西关以生产酱油等食品驰名的兴隆街一带,从事商业活动。1976年起参加荔湾区政协活动,以其丰富的诗词与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深厚的国学基础编写《荔枝湾史话》,经广州市政协《广州文史资料》刊出、中国新闻社选用,传扬海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因楹联“抗战英雄争瞻仰,倒悬民众庆昭苏”挂上街头而闻名。他数……[详细]
  冯志芬(?~1962),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居住广州龙津东路。自幼受到戏剧的薰陶,曾攻清人诗词,入粤剧界前在思思中学当教师,后当编剧家。民国20年(1931)与梁梦合编《火烧阿房宫》,曾震动艺坛。不久入“觉先声”剧团与南海十三郎一起编剧,将粤剧曲词变“俗”为“雅”,尤其讲究唱词的“平仄”、“尖沉”,使它容易上口;创“长句滚花”、“长句二王”等曲牌;将俚俗的“白榄”变成“古风体”的诗朗诵,收到“诗”的景意;在编剧上变分场制为分幕制……[详细]
  谭礼廷(1876~1966),广东新会县白石乡人。其父谭毓秀是清末民初航商,谭礼廷青年时就辅助其父经营航业和商业,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三十四年在广州相继开办了自来水厂(官商合办)和“江州公司”(承办西江航运),并设计了一种人称“花尾渡”或“凤尾渡”的新式内河客船。谭氏父子初期经营航运的小火轮是向别人租用的,常受人牵制,于是决定自己造船。民国2年(1913),筹资白银80万元,在芳村东塱(今广州造船厂西区内),购租土地约23万平……[详细]
  朱志淞(1910~1989),广东新会县人。民国25年(1935年)7月,朱在中山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任香港农殖训练所农场主任,广东省农林局北区林业区主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助教、副教授等职。建国后,朱历任广东省农林厅林业局(后改称为省林业厅)科长、副总工程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顾问。朱是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创建负责人之一,国家科委林业专业组成员,国际林学会联合会会员,国际生态学会常委,中国林学会第四、五届理事,广东省林……[详细]
  赵善性(1903~1984),广东新会县人。赵从小喜爱体育运动,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时,便是学校排球、篮球、足球的代表队成员。民国12年(1923年)念高中时,被造为广东省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全国运动会和参加远东运动会。中学毕业后应青年会的邀请任体育干事,开始涉足社会体育活动。后被中山大学聘为体育指导员。赵到中山大学后,即组织篮球、排球队,亲自执掌训练,使中大的各项体育运动十分活跃,特别是中大的排球、篮球队成为广州一支劲旅。当时,中山大学不……[详细]
  清光绪七年(1881),广东新会人谭毓秀,运用农村脚踏水车的原理,设计了用人力踏动的航进器。他把与广州河南永兴街勤合铁铺老板一起研制的脚踏器装于渡船尾部,同时又与梁合船厂老板将桅杆渡改为车渡,把车头和车叶安装在船尾舱,将船身中部改造为上下两层,既可以搭客又可以载货。经过多次改进后,制成第一艘车船,命名为“福安车渡”,行驶于广州、大良间。此车渡因由3家“合”字号的厂铺共同研制而成,故时人又称之为“三合渡”。车渡上的水车车头转轴伸向两边,人……[详细]
  谭文瑞 (1922~2014.7.29)笔名池北偶。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从事新闻工作近50年,历任天津、北平及香港《大公报》、记者,《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副总、总。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1978年作为黄华外长的顾问出席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会议,后作为顾问、特别助理随同邓小平副总理等中央……[详细]
  刘思慕 (1904~1985)原名刘燧元,笔名刘穆。广东新会人。民盟成员。1923年肄业于广州岭南大学文科。早年参与创立广州文学研究会、《文学周刊》,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德国法兰克福科学院、维也纳大学学习,1936年去日本从事著译工作,1937年在香港国际新闻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印尼天声日报社、昆明美国新闻社从事宣传工作,1946年任香港《华商报》、《文汇报》总,并在达德学院、新闻学院任教。1949年后历任上海新闻日报社总、社长,上海……[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