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沁阳历史人物介绍4

沁阳历史人物介绍4

  任应(1918——1985年),原名家让,曾用名任英、任瑛,紫陵乡东紫陵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9月,在解放焦作的战斗中,时任营长的任应,主动协同兄弟部队围歼伪华北兴亚巡抚军顽固据守的核心工事,他只身闯入敌人碉堡,迫使敌人缴械投降,并亲手抓获该军头子李仙洲,对解放焦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放博爱、武陟,特别是奇袭温县,攻打沁阳城等战斗中,任应所领导的四十六团亦立下显赫的战功。1947年8月……[详细]
  任大娘(1900——1983年),紫陵乡紫陵村人,是革命烈士任建樟的母亲。大娘痛恨旧社会,向往新生活。早在30年代,她就支持长子建樟参加革命。1932年秋,建樟因参与并领导“沁济-”被捕入狱,大娘毫不畏惧,多次赴开封看望儿子,转达党对建樟的问候,并以慈母的爱鼓励儿子同敌人顽强斗争。建樟被杀害后,尽管大娘内心非常悲痛,但她却总是说:“建樟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死得值得。”1945年大娘又送小儿子建桂参加了八路军。在-的日子里,任大娘家是沁……[详细]
  马纪民(1913—1980年)原名马瑞升,字腾飞,紫陵乡长沟村人。纪民早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32年3月,地下党在沁师发动-运动,他带头创办《沁师园地》,并亲自参加反对和驱赶反动校长王理的斗争。1932年8月入党之后,随即在紫陵完小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广泛联络进步青年,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开展党的宣传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沁阳党组织作出了贡献。纪民在沁师毕业后,随到紫陵完小教书。他把党组织从上海生活书店订购的进步书刊推荐给学生阅读,并在……[详细]
  陈瑶生(1906——1979年),名国琪,字瑶生,王召乡东王召村人。系全国艺林画坛名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瑶生自幼天资聪慧,酷爱绘画艺术。当时,家贫无钱购买笔墨纸张,他就用香头、木炭、红土在沙盘或废纸上练字习画。农村没有良师指导,他就从邻村借了几本破旧的《芥子园画谱》视为珍宝,朝夕临摹。民国13年(1924年),瑶生在北平学徒期间,每天除完成应做的工作外,把所余时间都用于读书习画。他省吃俭用,把每月大部分薪水都用于购买图书和绘画用品……[详细]
  郭晓棠(1910一1969年),原名郭全和,紫陵乡西紫陵村人。先后就读于河南省立十三中学、一中、省立一师、中州大学附中和河南中山大学。晓棠学生时期就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立志救国。他不仅刻苦钻研“国学”,而且认真阅读《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学史》、《先秦政治学史》和《创造周报》等书刊。1926年,晓棠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开封青年协社”,经常听取该社马林、杨芳芝、李新民、蒋光慈、肖楚女的演讲,坚……[详细]
  任小风(1914——1968年).又名任有志,紫陵乡东紫陵村人。小风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民国18年(1929年)毕业于私立新民小学校,20年(1931年)考入省立沁阳十三中学,后因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回乡后,他追求进步,靠近党组织。24年(1935年)他和地下党员马纪民、周瑞麒、王跃轩等在紫陵关帝庙开会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强迫他们参加“复兴社”,被小风等硬顶回去。后地下党派小风打入敌人内部,担任紫陵联保……[详细]
  • 张凤翙
  张凤翙(1881——1958年)字翔初,原籍沁阳市木楼乡张庄人,后迁往陕西。张凤翙自幼聪颖,学业优秀。清光绪年间中秀才,名列咸宁县同榜第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三十年(1904)毕业,被清政府选送日本学习军事。三十二年(1906年)在振武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士官学校骑科,为该校第六期学生。他在振武学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为该会早期会员之一。但并未决心献身反清事业,毕业回国后,也未受到清政府的重用。宣统元年(190……[详细]
  傅振嵩(1881——1953年)号乾坤,王曲乡马坡村人,傅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中国近代颇有名望的武术家。振嵩16岁时,本村集资礼聘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高徒贾岐山创办武学社,他想学武而又无钱交学费,只得每天晚上到村东大庙武场偷学练武。后被发现,曾几次被赶走,但他每晚必至。他这种顽强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贾老师,允许他免费进场学习。从师9年,振嵩练就一手耍太极球绝技,双手将20斤重的太极石球抛起两米多高,然后以胸接住并弹回,再用手接住。走八卦步时,……[详细]
  马绍孔(1930——1952年),回族,城关镇自治街人。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向沁阳城反扑,解放军暂向沁北太行山脚下转移,马绍孔动员城内12名青年随解放军北上,在赵寨村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随部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后编入三十团第九连,参加了登密战役、卢店战斗。1948年,绍孔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淮海战役。在张围子战斗中,时为连部通讯员的马绍孑L,战斗前向党支部提出火线转党的请求。战斗中,手臂两处负伤,指导员叫他下去包扎伤……[详细]
  李文彦(1927——1952年),西万镇留庄村人,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李文彦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1952年10月3日晚,任警工连班长的李文彦,带着本班战士李德源、马信龙随一三O团三营攻上上甘岭上佳山无名高地,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工事。第二天拂晓,美军二师三十六团及李承晚的部分部队。还有土耳其的一个团,向无名高地开始凶猛的反扑。在一阵强烈的炮火之后,敌人的步兵朝山头……[详细]
  冯精华(1916——1950年),名志统,曾用名冯自俭,常也夫,西向镇义庄村人。1937年2月在太原入伍,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营、团、师、军级重要职务。精华6岁上学,13岁考入省立沁阳十三中学。他刻苦读书,扶弱制强,乐于助人,颇受师生们的好评,被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精华发动全校师生。走上街头--,焚烧日货,宣传抗日救亡。1933年,考入开封省立高师。由于生活所追,1935年休学返乡。为了谋生和集资复学,他……[详细]
  李冠慈(1908~1947年)原名建通,又名李迪,字贯之.紫陵乡王村人。冠慈8岁上学,后考入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他读了《通俗资本论》、《列宁主义ABC》、《史学纲要》以及《响导周报》等革命书刊,聆听了许多“五四”运动的革命故事。1927年初,冠慈第一次走出学校,随同郭大佛、郭晓棠等进步青年,参加郭济英为首的国民党左派组建“沁阳县党部”的活动,力排旧的豪绅势力.宣传政治创新,改良社会风俗。1928年夏,冠慈中学毕……[详细]
  田时风(1912-1943年)字安之,又名田时丰,西万镇西万村人。时风自幼聪明好学,1928年考入开封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结识许多进步人士,阅读了《中国青年》、《向导》、《资本主义入门》等进步书刊。1931年,他在北平中国大学附属高中就读时,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他和爱国学生一道,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抵制焚烧日货。同年,辍学返回沁阳,与李宏奔、肖梅溪、田新亚等进步人士,共同创办《朔风》杂志,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一个弱女的呼声》是他当时……[详细]
  李河运(1891一1941年),西向镇义庄村人。她出身贫寒,自幼痛恨旧社会,同情穷苦人,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非常关心。1932年,她不满国民党统治和地主土豪的横行霸道,先后多次参加农民-斗争。1934年春,她在中共沁阳工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捐献粮款衣服,赶做军鞋,大力支前。1937年,在党的教育和其长子冯精华革命思想影响下,她满怀抗日救国壮志,一年里先后将两个儿子、儿媳和一个女儿送往部队,参加了八路军。就连仅有10岁的小儿子冯志功也让他……[详细]
  杨介人(1899一1936年)字廉泉,曾用名介臣,崇义乡崇村人,系中共早期党员。介人出生于农民家庭,祖父、父亲曾经营药材,全家主要靠行医,种地度日。他先在本村读私塾,后到武陟县木栾店商业学堂读书,立志发奋求学,科学救国。1919年12月,在“五四”-的影响下,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杨介人同余中楫等人在上海乘法国“斯芬克斯号”邮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期间,他刻苦攻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经常参加工人运动,不断同勤工俭学的同学在一起争论问题,商……[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