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淞沪会战 相关人物介绍(6)

历史事件_淞沪会战 相关人物介绍(6)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韦云淞(1889—1950) 字世栋,号云浦。容县人。毕业于陆军讲武堂工科,曾在田南警备军任职。1922年加入李宗仁自治军,任第三支队营长,之后在定桂军、讨贼军历任营长、团长,参加了讨伐陆荣廷、沈鸿英的战役。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六旅旅长,兼容(县)苍(梧)公路局总办,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至1928年,先后任第十五军二师副师长、代理第十三军二师师长、第十三军副军长、军长,参加滦河会战。后……[详细]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辽宁盘山人,国民党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王铁汉毅然下令还击,顶着上面“不抵抗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生平喜欢研究军事、政治,编写过《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并出版发行,有儒将之称。人物经历年青时-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因家境贫寒弃学从军,之后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曾经在北平中国大学进修。九一八事变前一直驻守沈阳东山嘴子北大……[详细]
  施中诚(1898—1974),字朴如,安徽省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抗日名将,曾任国民党嫡系王牌军——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三任军长、100军军长、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务。施中诚,安徽省桐城人,字朴如。施中诚的祖父是农民,兼做豆腐买卖。四叔施从云参加滦川起义兵败遇难,大伯施从滨则积功位至中将。施中诚的父亲施从礼在家中行二。 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详细]
  柏辉章,号健儒,贵州遵义人,第25军第2师,1935年5月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为第102师。改编后的建制为两旅四团,共9000余人,首任师长柏辉章。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毕业。后跟随周西成累升至旅长,王家烈主政贵州时任25军第2师师长,是逼王家烈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第2师改编为102师后,柏辉章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102师中将师长,在当时的几个中将级师长里,可算是资历较深的一个。后曾任该师师长的还有……[详细]
  方靖,1900年出生于江都县仙女庙镇。1920年初,投入广西武卫军,在总司令部当宪兵。1925年9月,粤军协同黄埔军教导团发起第二次东征。1925年在中央军事政治学习(潮州分校)第二期受训 ,1944年任职国民党79军军长。1949年1月,解放军向国民党79军发起进攻,最终被俘。 1966年4月,方靖随国军第六批将领一起被特赦。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兵站总监部监护队队长,旋改任第1军……[详细]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11年,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师范学院毕业,担任乡间教师。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1923年,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在那里陈纳德编写了《战斗机飞行技巧手册》。 1936年1月,中华民国空军毛邦初上校邀请他到杭州笕桥的……[详细]
  阎海文(1916-1937)空军第5航空大队飞行员男,满族,1916年出生,辽宁北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1934年秋,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10月,毕业分配到空军第5航空大队24中队见习。1937年4月,任少尉飞行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8月16日,阎海文奉命驾机轰炸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在完成轰炸任务返航时,座机被……[详细]
  余子武(1901-1944)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151师副师长号文波。男,1901年出生,广东台山人。1923年,考入北京政法大学,后入读日本东京政法大学。1926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20期学习。1929年毕业回国,随即入伍粤军。历任参谋、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率团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屡立战功,获得第3战区的传令嘉奖。1939年7月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151师……[详细]
  谢升标(1903-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苏、浙、皖游击司令字若鹏。男,1903年出生,浙江临海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师34团机枪连连长,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升任团长。1935年入中央防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升任旅长。1937年,谢升标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南翔作战中,亲自率领一个小分队,改扮成日军,连闯几道关卡,袭击日军弹药库,引起连锁0,致使日军……[详细]
  夏国璋(1896-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2师副师长字超然,号元龙。男,1896年出生,广西容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毕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司令部参谋、总司令部参谋等职。1932年,考入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后,历任总司令部科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夏国璋任174师副师长兼522旅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1月5日,日军3个师团在杭州湾……[详细]
  王剑岳(1906-1944)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8师副师长原名王师,字大炳。男,1906年出生,湖南澧县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部参加淞沪会战,因战功升任补充旅第1团团副。1938年升任第48师2团团长。1940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7分校第17期大队长和副总队长。1941年任第28师82团团长。1944年升任第57军8师副……[详细]
  马威龙(1906-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军46师136旅旅长男,壮族,1906年出生,广西龙州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央教导总队第3团团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江湾地区阻击日军,浴血奋战3个月,后升任教导总队第3旅旅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部防守紫金山第二峰、老虎洞至岔路口一线。南京失守后,所部转战至皖南地区集结。……[详细]
   张迺葳(1891~1950)字警伯。陕西户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随蒋介石、张群、何应钦等在日本拜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年武昌起义前夕,张响应中国同盟会号召,中断学业,与蒋介石、何应钦等回国参加武装反清斗争,任武昌新军指挥部之副队官(副连长)。是年10月10日夜,新军进攻湖广总督衙门时,步枪弹尽。张挥舞大刀,冒死杀砍,所向披靡。1912年又东……[详细]
  • 胡宗南
  胡宗南(1896~1962)别名琴斋,字寿山,化名秦东昌。生于浙江镇海霞浦镇(今属浙江宁波北仑区),幼随父叔迁居浙西孝丰(今属安吉)。湖州吴兴中学毕业后,回孝丰当过小学教员,1924年得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录取。结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连长。同年9月编组国民革命……[详细]
  陈宝仓(1900~1950),字自箴,祖籍河北遵化,出生于北平(今北京)。中学毕业后弃文从武,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两年期满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即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屡以军功升至中将。1937年初,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务。同年8月, 日军向上海进攻,敌我军力相差悬殊,受命担任昆山城防司令。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坚持100多天,给日军……[详细]
  陈树森(1895—1949年),字竹筠,祖籍泗孟乡,后迁居县城。民国5年(1916年) 陈树森在东兰高等小学毕业后,适韦拔群募兵百余人到贵州投讨袁护国军熊克诚旅, 陈树森跟随入伍。民国6年,熊克诚保送陈树森进入贵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后,陈树森在护国军中任见习排长。时川、滇、黔军阀混战,其部队流散,陈树森回广西,投入陆荣廷部任排长,参加粤桂战争。民国15年北伐期间,陈任新桂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的连长。……[详细]
夏之秋 (19121993)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铜管乐的奠基人之一
  夏之秋原名夏汉兴,孝感市孝南区闵集乡栗树湾人,1912年2月22日出生于武汉市汉口三署街。1993年5月12日在北京去世。父亲夏博琴为汉口圣约翰小学教师兼圣约翰教堂琴师。家境清寒。汉兴3岁丧母,5岁时在父亲膝上学弹风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音乐的种子。8岁时,街道-长的一支五音号使他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遂迷上了吹小号,从孜孜不倦地自学发展成他学生时代的个人特长。上小学时便充当学校的司号员,迈开攀援……[详细]
  刘国用(1898—1937),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号剑豪,广东梅县白渡镇凤岭虎形村人。出生在新加坡,早年就读于新加坡中华学校,后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队教官和第十五师二团排长、连长,参加过东征北伐,智勇兼长,颇具战绩。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1932年“一……[详细]
李竹林 (19061943) 土家族
  李竹林(1906—1943),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兵站部少将参谋长。字华浓。1906年出生在湖北长阳县巴山长滩一个土家族家庭。早年离家外出学徒。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步科。毕业后,历任南京军校第九、第十期军事教官、武汉分校教育处步兵科军学研究委员兼主任教官。曾任某师独立机枪连连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竹林奉命随部队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在一次战斗中,营长牺牲,他代理其……[详细]
  李忍涛(1904—1943),中国军政部学兵总队中将总队长,化学兵种创始人。云南鹤庆县人。幼时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918年,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学堂。1926年以优良成绩毕业,被选送到美国留学,考取维尔尼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继而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30年,公费前往德国参谋大学研习参谋、勤务,在理化科学和军事化学方面,颇有心得,着重研究化学兵方面的学术。1931年回国后,受到蒋……[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