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潘雁湘(1880—1954) 女,又名“三家”,原籍顺德县大良镇。幼年丧父,家贫,随母在地主家为婢,后来学得一手制饼的好手艺。20年代初,前来石岐萧友柏家为佣。民国7年(1918)萧的母亲生日,萧妻嘱咐其制作点心招待亲友。其用绿豆去壳、晒干炒香后,磨研成粉,并混以油糖,中心夹一片经蜜饯之肥猪肉,用饼印压制成饼,然后经焙、烘、焗等工序烤出饼食。此饼甘香浓郁,入口酥化,众人赞赏不已。此后萧友柏筹集资金……[详细]
  田燮吾(1886——1954),字宗方,晚号雪梧诗人,今横埠镇桃园人。燮吾父田际茂,清秀才,以教书为生。燮吾幼随父读,年少时,从师陈澹然,以诗文名于时,为桐城文派吴汝纶、马通伯、姚永朴等赏识。他在家乡读书期间,曾向当地武林高手学习刀棍拳术,练就了一身武功。 燮吾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历任安徽省政府法律顾问、主任秘书、科长等职。张学良少帅闻其名电召到沈阳,任帅府机要秘书。是时,沈阳《盛京日报》副……[详细]
48、何舒 (18841954)
  何舒(1884-1954)何舒,字述榈,号竞心,严塘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十月生。少时随叔祖何居鹤学中医,凡内、难、伤寒典籍等无不精读,尤潜心精研伤寒论。三十三年(1907)东吴大学毕业,先后在长沙驻省邵阳中学、邵阳爱莲女校等中学任英语教师18年,仍业余钻研中西医学。民国l5年(1926)任桃源某军医正时,染上瘟疫,自医不愈,后请长沙老医师张韵章才治好,自愧医术不精,遂拜张韵章为师,随诊四年……[详细]
49、张西轩 清末秀才,医家(18691954)
  张西轩(1869-1954),字惠畴,陕西省南郑县高台乡人。清末秀才,医家。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生,出身医药世家。其祖父张巨元、父张居渊,其本人及其五子一媳,俱从医,时人称之“四世医家”。民国初年,张西轩在新集河沿街开设医药铺行医、售药、授徒,以家传密方治愈许多麻疯病人,受到群众好评。民国五年(1916),开办家庭私学一所,亲自教子女及农家子弟读书、写白话文,不收贫寒学生的学费。1918年,……[详细]
  李应林(1892~1954)李应林,别号笑庵,广东南海石湾镇(今佛山市石湾区)人。3岁丧父,由母亲及兄长教养。早年就读于澳门“蒙学书塾”,后入广州岭南学堂为工读生。在学期间,读书、打球都有一股牛劲,同学称他“牛林”。民国3年(1914)中学毕业后,任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学生部助理干事。民国6年赴美入奥柏林大学半工半读。民国10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返国后任青年会学生部主任干事,继兼任社会服务部工作……[详细]
  邓尔雅(1883~1954)邓尔雅,原名溥霖,字宠恩,号季雨,别号尔雅、万岁,原籍东莞。清光绪九年(1883),邓生于北京,排行第四。其父邓蓉镜,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二甲翰林编修,任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诰授一品荣禄大夫,后掌教广雅书院。尔雅自幼从父在江西等地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读广雅书院,喜爱丹青、篆刻。稍长见黄牧甫所刻方印,深为佩服,于是专心攻习,历久不懈,且兼攻文……[详细]
  张广鸿(1893-1954),字芷宾。江西赣县东坊外(今赣州市章贡区)张家围人。赣南著名教育家、教育界泰斗。清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1893年3月11日)生。少年时,曾务农、砍柴、放牛。光绪三十年(1904),入私塾,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后入江西省立第四中学就读。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刻苦钻研,成绩名列全系第一。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因其各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深得蔡元培校长器……[详细]
  江加走(1871~1954年),字长清,泉州北郊花园头村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生。父亲江金榜是民间雕刻粉彩神像的艺人。江加走和其兄江凹少年时读过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边种田,边向父亲学艺。他专攻木偶头坯雕刻,兄长专事头坯粉彩工艺。民国9年(1920年),江凹病逝,江加走兼木偶头粉彩。他刻苦练习,又常到泉州涂门街周冕号向雕刻木偶的老艺师请教,技艺日益提高。同年春末夏初,有个掌中木偶戏(……[详细]
  刘安堂(1912~1954)刘安堂,男,1912年出生在本县金鼎区马莲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因生活所迫在家放羊、干零活。青年时,父亲不顾家庭困难,送他到金鼎山上小学。当时,共产党员刘约三在金鼎小学当教师。在他的启发教育和指导下,刘安堂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并做了些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33年11月,刘安堂听到保安游击队在吴堡川活动,便毅然辞别父母,跑到李家砭参加游击队。1934年7月,经刘景范、张……[详细]
55、冯超然 三吴一冯(18821954)
  冯超然 ,(1882~1954),名回,号涤舸,别号嵩山居士,晚号慎得。原籍江苏常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室为“嵩山草堂”。自童年始酷爱绘画,十三、四岁卖画已有所收。早年精仕女,以唐寅、仇英为法,笔墨醇雅;晚年专攻山水,饶有文徵明秀逸之气。好吟咏,工行草篆隶,均骨力神韵并具。 偶刻印;好交友,与吴昌硕、吴湖帆、顾鹤逸、陆廉夫多往还 。对己作颇自矜贵,三、四十年代,与吴湖帆、吴待秋……[详细]
  余云岫(1879~1954),字岩,号百之。浙江镇海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浔溪公学,光绪三十一年,公费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体育会肄业,后转学大阪医科大学。民国5年(1916年)毕业后回国,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翌年在沪自行开业行医。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东南医学院校董会副主席、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医师公会第一……[详细]
  胡知非(1880—1954) 男,编导。字浩然,号老板桶,上海市人。私塾就读8年,进南货店当学徒,后到商务印书馆做排字工。因喜爱文明戏而改行从艺,在京、津一带演出,返沪后从事方言话剧。30年代后期文明戏衰落,转入申曲界,任幕表戏编导。1939年7月,为在大中华剧场演出的以施银花、屠杏花领衔的女子越剧团编导《雷雨》一剧,开了女子越剧表演时装戏的先河。40年代初,投身越剧界,在姚水娟戏班任编导,直至……[详细]
  张闾珣,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1918年出生,1933年张学良下野出国考察,闾瑛、闾珣和闾玗也一同前往。在英国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的空袭,导致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1954年逝世,年仅37岁。张闾珣,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从小聪明而又淘气,深得爷爷张作霖的喜欢。有一次,闾珣悄悄跟在张作霖身后,张作霖到哪,他跟到哪。后来被张作霖发现,揪住鼻子,问:“你不去玩,跟着我干吗?”闾珣认真地说:“……[详细]
  伍薏农(1890~1954)伍薏农,字善馄,浏阳县丰裕山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其父是县北卓然高小创办人。伍薏农从小随父就读,后考人旅鄂公费湖南中学,三十四年考入南京南洋方言学堂英语科。毕业后于1913年在长沙同文学校任教,曾与戏剧家欧阳予倩同办教育新剧团。1916年在北平英文日报任职,后任《民福报》总。1919年,他参加外交官领事考试及格,被派为驻英公使馆随员,同时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并……[详细]
  张楚善(1721~1954),两市塘人。家贫,少时靠挑卖井水、黄泥度日。张身材魁梧,腰圆膀粗,力气过人,吃苦耐劳,且性豪爽,乐于助人。1952年县贸易公司招为仓库保管员,家距仓库不逾百米,坚持在食堂就餐,在仓库守夜。空闲时常给食堂挑水。初嫌桶小,每次挑双担;后要求领导制特大水桶一担,供其专用。装卸货物时,一人当数人用,一桶桶煤油,一件件棉纱,重200余公斤,卸车、堆码,常一人手抱肩负,见者无不惊叹……[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