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91、陈子英 (19221948)
  陈子英(1922~1948年),民国11年(1922年)1月生,祖籍长乐,其父青年时来霞浦学艺,成家后定居城关。子英家贫,11岁始入近圣小学,毕业后升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民国24年,因作文对县政府提出批评,受到教导主任黄寿祺赞赏,作为学生示范作文,招致黄被解职。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抗日剧团,被推选为团长,自编自导短剧,下乡巡回演出,宣传抗日,深受群众欢迎。民国28年6月,他师范毕业,到……[详细]
192、李韫珩 (18771948)
  李韫珩(1877—1948),国民党中将。宁远县礼仕湾人。早年报考保定军校。毕业后,应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之请,任参谋长。积极拥护孙中山,在湖南最先举起护法义旗。在战争中,常以迂回战术取胜。1920年,在驱逐张敬尧的长沙战役中,他亲率卫队数十人,率先攻入城中,旋任长沙警备司令。三湘人士,都视他为名将。1924年,李韫珩率部入粤,任湘军第八团长。时杨希闵叛变,威胁广州政府,他受命率三个团平叛。在石井兵工……[详细]
193、张顺乾 (19171948)
  张顺乾,1917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清丰县韩村乡苏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跟着父亲和哥哥给地主扛长工,母亲领着弟弟沿街乞讨。7岁时,父亲和哥哥被地主逼债外出逃荒饿死在他乡,母亲忧病交加无钱医治惨死在土炕上。此后,张顺乾与叔叔相依为命。1942年秋后,张顺乾离开家乡去南乐县找八路军。误入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部。1945年10月下旬,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后接受改编。……[详细]
194、王治江 (19211948)
   王治江(1921~1948) 商县人。自幼由于家境贫寒,靠给地主长年干活为生。 1946年秋季,王治江参加了谢华在林岔河领导的游击队,任第五中队中队长。由于他熟悉当地情况,经过发动群众,在很短时期内游击队迅速壮大。为了充实武器装备,在谢华的安排下,王治江经过周密调查,弄清了林岔河保长汪含璋的武器装备情况,并通过在汪内部安插人员,以里应外合方式搞垮了该保的武装力量,壮大了游击队的势力。同年8……[详细]
195、李选廷 (18881948)
  李选廷(1888-1948)滇军将领。云南文山州马关县人。早年入滇军,历任靖国军旅长、滇军镇守使、建国联军军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大理镇守使。1928年后,曾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厅厅长、蒙自道道尹等。1948年病逝。老宅旧址位于马关县兴隆街,现在是马关县幼儿园。……[详细]
196、张俊德 (19121948)
  张俊德,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广平县东王封村。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张俊德在共产党人王培育、苏明等同志的介绍下,他毁家纾难,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牛和五亩地卖了,从大地主家里买了一支枪,辞别了父母和爱妻参加游击队。同年12月4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俊德足智多谋,勇敢善战,1941年任永肥(永年、肥乡)县大队队长。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与日伪军进行了无数次战斗。他不但在战场上善于指……[详细]
197、王季同 (18751948)
  王季同(1875~1948),又名季锴,字孟晋,号小徐。苏州人,祖籍吴县东山,生于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5年1月4日)。数学家。王颂蔚、谢长达夫妇次子。光绪二十一年(1895)毕业于北京同文馆。自幼喜爱数学,光绪二十八年即出版《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容公式》等著作,是中国早期介绍西方数学的重要书籍。次年随蔡元培组织拒俄同志会,出版《俄事警闻》日报,任主编。光绪三十年,于蔡元培任……[详细]
198、吴金鼎 (19011948)
   吴金鼎(1901—1948) 字禹铭。山东省安丘县万戈庄人。幼年家贫,由外祖母供应上学,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今潍坊二中)和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详细]
199、朱柏 (18851948)
  朱柏(1885~1948),字寿仁,因他信奉基督教又取名约柏。光绪十一年(1885)出生于邵武城郊朱山村。幼年时即敦实好学,15岁考取府学秀才。光绪二十八年,废科举办学堂,先后就读于邵武汉美书院和福州格致书院。宣统二年(1910)在格致书院毕业后,回到邵武受聘于汉美书院,任英文教师。民国7年(1918),考入北京清华学堂,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赴美留学,为邵武早期留学生之一。在美留学8年以半工半读……[详细]
200、王振显 (18901948)
  王振显 (1890~1948),铁王村人。虽为农民,但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在革命战争年代,每次革命队伍进驻该村,他不顾年老体衰,总是抢先做有地方特色的“臊子面”,慰劳人民子弟兵。1935年10月,国民党在残杀其时任桃渠塬一区组织委员的长子王登才(王社)时,将他绑赴刑场陪斩。他目睹儿子被敌活活戳死的悲壮场面,化悲痛为力量,革命意志弥坚,毅然送次子王登玉、三子王登新参加革命,被边区政府评为“支前模范”……[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