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31、陈绍堂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8971944)
  陈绍堂,1897年出生四川省邻水县王家镇。早年,陈绍堂家境贫寒,但其生性耿直,不畏强欺弱,得到乡绅“九老爷”赏识,遂赠与0以助闯荡。后来,有感于世事多难,陈绍堂投身到了自认为是“国家”军队的邓锡侯所属李家钰部,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当时四川军阀混战,陈绍堂因作战勇猛顽强、身先士卒,很快脱颖而出。1936年2月27日,国民政府正式授予陈绍堂陆军少将军衔(叙任)。1937年,47军重建,陈绍堂任10……[详细]
132、郑家溉 (18711944)
  郑家溉(1871-1944) 抗日烈士。 湖南省长沙县人,1871年生。曾在清翰林院供职。 他以书法著名,早年专习颜真卿、怀素,后学黄庭坚,遍涉名家,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亦曾精心研究宋代辛弃疾的词章,崇尚词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对晚清以来中国日趋衰落,生灵涂炭的局面十分关注和忧虑。在长沙天心阁撰联:“此阁巍然,为全省观瞻所系;世乱久矣,是一隅来复之机。在岳……[详细]
133、张秀中 (19051944)
  张秀中(1905~1944)定兴县城内一街人。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法文班。在校期间,开始追求进步思想,课余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著作和进步报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新诗《春风》,随后在该校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创办《微声》文学旬刊。1925年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作旁听生,开始接触鲁迅。此时鲁迅正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张秀中的第一部短诗集《晓风》在北京出版,并得到鲁迅指教。“三一八”惨……[详细]
134、观杰 (19201944)
  观杰,1920年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章镇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幼年失去父亲。他是观家的一根“独苗”,祖母和母亲把他当作0子。她们为了拴住观杰的心,把他长期留在身边,早早地给观杰成了婚。而观杰却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常避开祖母、母亲阅读进步书籍,偷偷地加入了当时的革命团体——民族解放先锋队。他经常与年轻人在一起讨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青年人的理想和抱负。他说:“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侵占我东……[详细]
135、吴藩 (18831944)
  吴藩(1883~1944),字伯生,生于贵池县城内儒林巷(今属九华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考取秀才,时年15 岁。光绪二十八年,吴藩去天津谋事,被安排到直隶银元局任职。光绪二十九年,吴藩随同该银元局总办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实业。民国4 年(1915 年),吴藩任湖南银行监理官。因当时政局动荡,他到任不久即辞职,改任湖北大冶水泥厂驻汉口办事处主任。民国8 年,吴藩重入金融界,就任安庆造币厂厂……[详细]
136、覃竹饶 (18831944)
  覃竹饶(1883~1944),号懋才,平南县大新乡上廊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其父宝熙,号旦生,在白面崖自挖一炭窑,以烧炭为业。烧得炭后,便肩挑到大新、大安等圩镇出卖。一家人全靠这些微薄收入维持生计。覃竹饶少时到邻村的私塾就学。竹饶因为资质敏慧, 甚得塾师的钟爱,却又引起不少同窗的嫉妒,用一些打油诗张贴到社址周围,对他进行毁谤、羞辱。覃竹饶亦贴出不少诗联予以反击。这些诗联文词谐谑,讽喻深刻,使一班少……[详细]
137、姚亚英 (18781944)
  姚亚英(1878—1944),派名万宰,字名卿,观音桥乡袁家垱村人。其父有薄田数亩,自耕为生。因不识字,受人愚弄,乃决心让亚英入学读书。姚恪遵父训,发奋攻读,光绪年间被擢为拔贡。光绪三十二年(1906),姚就读于荆州某校。毕业后,考入湖北方言专科学校,主攻俄文,课余之暇,他经常到图书馆阅读中俄书刊,并留心中国与邻国的边界之争,尤其对中俄边界问题,考证更详。民国初建,他从报刊上读到一篇报道中俄边界发……[详细]
138、周文彬 (19081944)
  周文彬 (1908-1944)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秋季兼任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1940年,冀东区党分委下设两个地委,周文彬任东部……[详细]
139、郭明嵩 (18881944)
  郭明嵩(1888—1944),字中庵,洵阳县赵湾熊耳沟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陕西法政学堂,曾任大荔、城固二县司法承审,后因病辞职归里。历任赵家湾铺铺长、息讼所所长、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朱荫梧(1884--1942),字起凤,洵阳县张坪人,系郭明嵩之妹夫,青年时在郭府从郭明良(生员)读书,郭氏家族世代书香,名士辈出,朱荫梧深受熏陶感染,以致道德高尚,学识渊博。1920年前后,曾随杨济川到北京游历,为济……[详细]
140、马海旺 (18801944)
  马海旺(1880~1944)马海旺,祖籍陕北横山县。1909年随父母逃荒到保安,定居在永宁山附近的苍沟村。父亲给富户当佃农,他给人家放羊。两年后,他家立起农事,父子俩起早摸黑,辛勤劳作,家业逐渐扩大。到1925年,已有土地500多垧,羊400多只,大家畜20多头,成为永宁一带很有名望的盈实农户。当时,在陕甘地区,哥老会盛行。哥老会是民间帮会组织,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奉行爱国爱民,打富济贫的宗旨,颇……[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