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81、姜维贤 (19031942)
  姜维贤(1903—1942),字亮如,原籍瑞安,幼时随父迁居嘉兴县。杭州政法大学毕业。时适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于1927年春参加国民党,任嘉兴县党部执行委员。四一二-政变后,受国民党右派影响,一度担任嘉兴县党部清党委员,参加“清党”,后又被当权的国民党派系排挤。1930年起开始从事律师业务,在嘉兴集街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创办《嘉兴民报》,报道工商界信息。常参加社会活动,又曾参加帮会组织,社会联系广泛……[详细]
182、刘英 (19061942)
  刘英(1906—1942),原名声沐,化名可夫、越人、爱群、锄非、王志远、林远志,江西瑞金人。1924—1927年,任松山小学教师,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并结识瑞金县地下党负责人邓生文。1929年4月改名刘英,参加进驻瑞金的工农红军第4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治部主任和团政委、师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等职。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在赣东北的……[详细]
183、康翰文 (19151942)
  康翰文(1915~1942)李君玉(1915~1942)康翰文,易县远台村人。1930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五四运动后的育德中学是保定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学校里,康翰文阅读了学校出售的《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和《共产党宣言》等书刊,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保定城乡迅速掀起了抗日热潮,康翰文到处贴传单,作演讲,参加了飞行-,开展罢市、-、-等活动。1932年3月,康翰文被开……[详细]
184、海凤阁 抗日英烈(19091942)
  海凤阁(1909—1942)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通信科科长兼通信营营长1909年2月8日生于河南省睢县。,回族,1928年底在冯玉祥开办的无线电专业技术学校毕业,随即当了电台报务员,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1931年12月14日夜间,海凤阁和40多名无线电通信人员携带8部电台投奔了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调集2.5万余兵力,对太行山北部地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详细]
185、岑国华 (18861942)
  岑国华(1886~1942年),名汝鎏,以字行。葛岸西村人。出身蚕农家庭,小时仅读过两年私塾。12岁入本村瑞和伦丝厂当小工,办事勤快,聪明好学,受老板岑钿礼和岑达苏的赏识,被提拔到广州永和丝庄当伙计。几年后,永和丝庄生意衰落,国华回县自行招股,先后在桂洲和葛岸开办大和生、瑞栈两家丝厂。民国8年(1919年),国华鉴于老式脚踏缫丝机性能落后,率先采用日本新式缫机,一变四角车丝(俗称孖结丝)为六角丝,……[详细]
186、杜子孚 (19161942)
  杜子孚(1916-1942)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又名兰友。男,1916年出生,河北南皮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联络进步同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4年入天津第一师范学校,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回乡后又入泊镇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8年任南皮、东光等县县委书记。1939年至1941年,先后调任冀鲁边区津南地委委员兼-部部长,中共陵县县……[详细]
187、金涛 (19171942)
  金涛(1917—1942) 原名金德涛,浙江省嘉兴市人。早年因家境贫寒去上海做工谋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党组织选派他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接受整训,年底随新四军三支队到繁昌,任三支队五团-股长。1939年4月,他改任地方干部,任繁昌县委委员、军事部长,兼任大小洲游击队队长,主要活动在繁昌北部沿江一带,为县委的南北交通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后,他率领大小洲游击队冒着生命危险频……[详细]
188、常德善 (19121942)
  常德善(1912—1942)又名常保胜。枣庄市峄城区古邵乡虎里埠村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冀中八分区司令员。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谋长等职。在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在战争中保卫了贺龙的安全,深受贺龙的赞扬。在抢渡金沙江时,率十七团与敌昼夜血战,掩护主力胜利渡江,立下战功。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详细]
189、杨鸿昌 (18871942)
  杨鸿昌(1887.9.25~1942.7.23),字文卿,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人。幼年聪慧好学,在本村就读私塾(宋家学堂)时,常听老师讲述八国联军侵华的惨痛历史,激起他强烈的报国之情。光绪三十年(1904),河南武备学堂创办于开封南关学堂门街,招收正额学生80名。杨鸿昌以体质健壮、技勇便捷、精通中学的合格标准,而被录取。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东渡日本留学,初入日本振武学校,后又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详细]
190、张邦礼 (19091942)
  张邦礼(1909一1942) 安徽省繁昌县新淮乡陶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15岁因家贫-辍学务农。“七七事变”后,举国上下全面抗战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他的爱国斗志,1938年春,他参加了革命工作,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1939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中共繁四区区委组织科长、小淮窑乡中心支部书记和陶村支部书记。在此期间,他积极发动组织民众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夏,在小淮窑乡村……[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