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3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6)

公元193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6)

76、郝柏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2018)
  • 郝柏林
  郝柏林, 理论物理学家 1934年6月26日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1961~1963年在莫斯科大学和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作研究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主要从事理论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在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详细]
77、吴建屏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2012)
  • 吴建屏
  吴建屏,神经生理学家。原籍江苏太仓,1934年4月4日生于上海市。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首次证明来自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的纤维末梢与大脑皮层快锥体束神经元有直接突触联系证明刺激猫十字沟旁4区及6区皮层可在快传导的网脊神经元上引起单突触反应,证明猫肌肉I类传入纤维的传入冲动可以兴奋运动皮层中大多数锥体束神……[详细]
78、王启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启明
  王启明, 光电子学家。1934年7月3日生于福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参与筹建中国半导体测试基地,建立了一系列材料测试系统。1963年开始致力于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在中国首先研制成连续激射的室温半导体激光器,先后使短波长和长波长激光器寿命突破10万小时,达到实用水平。发现了双异质结构激光器0现反常自……[详细]
79、杨应昌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应昌
  杨应昌(1934.5-) 北京市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4年5月生于北京,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格勒诺布尔磁学实验室和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材料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杨应昌主要从事物质磁性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详细]
80、伍荣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伍荣生
  伍荣生,大气科学家 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对大气动力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大气波动动力学中,解释了气象观测中的某些现象。在非线性波动共振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共振周期与大气中的中期天气过程相应关系。在边界层动力学研究中,建立了四力平衡……[详细]
81、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昌明
  刘昌明, 水文水资源学家 1934年5月10日生于湖南长沙。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在生态与水文和水资源学的水循环、产流模式、水文实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全球变化的环境水文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建树,将水文学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与地理方向相结合,开拓地理水文学,有系统的贡献。……[详细]
82、张新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新时
  张新时,生态学家。原籍山东高唐,1934年6月30日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与规律性的中国山……[详细]
83、印象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印象初
  印象初,昆虫学家。1934年7月20日出生,江苏海门市人。1958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植物保护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蝗虫分类工作中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揭示了物种由于海拔升高,其形态特征出现梯度变异为种内变异阐明了高原上风大不适于蝗虫飞行导致翅的退化,翅的退化导致发音器的退化,发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导致听觉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原上生存……[详细]
84、毛江森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毛江森
  毛江森,病毒学家,1934年1月15日出生,浙江江山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浙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50年代末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和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为发展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做出贡献60年代,研究了D20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D20对病毒作用的可能机制,增加病毒热稳定性和减少干扰素的产生建立和系统研究了乙型脑炎病……[详细]
85、钟万勰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钟万勰
  钟万勰, 工程力学、计算力学专家。原籍浙江德清,1934年2月24日生于上海。1956年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系毕业。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发现潜艇耐压锥、柱结合壳失稳的不利构造形式。70年代与小组基于群论研制了大量工程应用软件,并主持研制了三维大型有限元系统JIGFEX/DDJ。80年代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结构优化算法及DDDU……[详细]
86、匡廷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匡廷云
  匡廷云,女,植物生理学家,1934年12月29日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光合作用光合膜的研究,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取得如下成果:1.揭示捕光叶绿素蛋白在膜上横向迁移调节激发能分配的规律2.首次证明21kD膜蛋白是光系统I长波荧光发射的最……[详细]
87、徐性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徐性初
  徐性初, 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1934年1月7日生于江西南昌。195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名誉院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精密计量及精密量仪研制和精密加工及超精密机床设计及制造工作。曾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一米纵动光电比长仪、以激光波长为基准的刻制一米光栅和磁栅母机。开发了超精密机床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先后研制成功……[详细]
88、张殿琳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殿琳
  张殿琳, 物理学家 1934年11月13日生于陕西三原,籍贯陕西临潼。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准晶物理性质研究中,首先发现了D相准晶多种输运性质的强烈各向异性。发现了沿准周期方向电子一声子相互作用的质量增强效应。在D相准晶的隧道谱中发现了一系列低能尖峰,有可能显示准晶长程序的能谱效应。首……[详细]
89、胡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胡英
  胡英, 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家 1934年6月19日生于上海,籍贯湖北英山。195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分子热力学研究。在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缔合溶液的热力学、电解质溶液的积分方程理论、高分子溶液和高聚电解质溶液的状态方程、多分散系统的连续热力学、常压和高压流体相平衡实验测定以及流体混合物的计算机分子模……[详细]
90、杨通胜
  杨通胜,男,苗族,1934年生于黄平。1956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民语班学习苗文,1958年分配到施秉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贵州少数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原政协施秉县委员会副主席,中学高级教师,贵州省著名的苗文专家。 主要成就有:出版了《开亲歌》、《初中古文苗译》;发表学术刊物《普通中学双语教学初探》、《方言教学是通向标准音的捷径――苗文教学点滴体会》等十多万字……[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