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2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2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林振宗
  林振宗(?~1923年),同安县灌口(今属厦门杏林区)人。早年在家乡当木匠,19世纪末往缅甸谋生,先做建筑工人,后有所积蓄,成为营造商,逐步发展到在仰光开设协德号,拥有10多所锯木厂。同时经营航运,购置“双春”、“双安”、“双美”等轮船,川航于仰光与厦门、汕头、香港、新加坡之间。并曾作为英商BOC煤油公司的缅甸总代理,将该公司在缅甸仁安羌油田开采的原油,运至仰光提炼,再分销各地。在其总代理权被收回……[详细]
  郭国兴(1884~1923),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扬中县(今扬中市)新坝镇人。竹编艺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4岁开始学习竹器编织手艺。他生性聪颖,学艺刻苦,且不墨守成规,往往别出心裁,有所创新,因而竹器成品不但做工细致,而且图案新颖,式样精巧,十分可爱。民国初年,新坝乡董田佩绅欲以精制竹席销往海外,因久慕郭国兴之名,遂雇他编制。郭精心选料、设计、编制的席面为素色,图案为“二龙戏珠”,鳞……[详细]
  石鸿韶(1853~1923),字晋卿,寺村乡大井村人,少时曾师从郑献甫读书。清光绪五年(1879年)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任云南楚雄永昌府知府,后调任云南迤西道(即腾越关道)道尹。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日(1905年3月7日),清政府委派石鸿韶与英驻腾越领事列敦会勘中缅北段边界,由于石鸿韶昏庸失职,在他所划的“绿色线”图,大体上以小江……[详细]
  黄榜巍(1895—1923),壮族。武篆区色故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11年毕业于武篆区育才小学。1916年随韦拔群上贵州省参加讨袁护国军熊克诚部任战士。他在贵州当兵期间,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2年春,加入武篆区农民自卫军,与当地土豪劣绅杜七、杜八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后任区农民自卫军教练员。同年10月28日,参加韦拔群在武篆区东里村银海洲举行的“九九” 革命同盟会。1923……[详细]
  林祥玉(1854~1923年),字荆壁,厦门人,少时随厦门南曲著名乐师林征祥(绰号吐目祥)学艺,在严师精心培育下,未及成年已在南曲艺坛显露头角。清同治年间,弃商改业曲师,先后在东阳阁、集安堂等南曲馆任乐师,招生授艺。他自编教材,对生徒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清末民国初,蜚声海内外南曲界的许启章、林霁秋、黄韫山、陈江渠、陈万舍等名师都出其门下。民国6年(1917年)秋,台湾台北茶行公会会长陈朝俊礼聘集安……[详细]
   陈韶华(1853~1923),字景虞,号曼秋。宿迁人。书法家。清季庠生。工书法,博学各家,尤致力于北魏及瘗鹤铭、李北海。名闻遐迩,书风影响至邳、睢、桃、泗诸县,有“无陈不成款”之誉。他教授门人,自编学书“四忌八德十六要”教材。执笔取凤眼式,运笔则始艮终乾,结构则计白当黑,论据颇中窍要。其书风深稳遒劲,大气磅礴。民国初年,金坛冯煦在上海主持义赈,他多次鬻书相助。其书作曾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民国1……[详细]
   张丽夫(1847~192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扬州人。扬州弹词艺人张敬轩之侄,“张家弹词”的杰出代表。幼年随叔父学习说唱家传《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4部书。因叔父过早病故,所学仅为片断,尚不能自立,后得扬州评话艺人李国辉之助,恢复家传弹词,又从他人习弹词、昆曲,使演唱书目多至10部以上,且在技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著名书画家汪二丘曾称许说:“扬人之说书者,……[详细]
68、曾雄 (18781923)
  曾雄(1878~1923),原名宪伦,号庭森,博罗汝湖汤村人。毕业于晚清武备学堂。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任职东莞都国府,其后又连续担任两广水师提督李准亲兵营管带、海军江碧舰舰长、亲军营代统领兼虎门陆军速成学校总教官等职。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时,李准派胞弟李涛往香港与胡汉民达成协议,将广东军政大权交给革命党,而广东的和平起义则由曾雄负责。这时,刚好惠州陆路管带洪兆麟起义,广东大局遂定……[详细]
  董雪桥  (1881~1923年)名毓枚(又作毓梅),字雪桥,平度董家-村人。其父董振玉,清宣统年间新城县儒学教谕。董雪桥21岁考中庚子、辛丑并科(1901年)举人,肄业于京师大学堂,以知县分配至广西。当时张鸣岐任广西督抚,安排他任阳朔县知事。他到任后,深入体察民情,积极发展新政;平息金川-,劝解苗民哗变……以政绩升任信都厅抚民府同知。到任后,广设方略,率队督剿悍匪,信都得到安定。1912年冬,董……[详细]
70、范冕 (18401923)
  范冕 (1840—1923年)世居清江浦南巷。前清拔贡。著述极富,以荒乱故,多散佚,唯有《范氏隐书》10卷,后经长孙冠东整理付梓。五、六十岁时,两子去世,遗三孙,依次为7岁、4岁、周岁。他“扶之教之”,极为辛劳。三孙皆博学、强记、多能,陆续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颇负时望,国学大师柳诒征盛称“淮阴三范,以绩学闻于南雍。”尉曾,字耕研,号冠东,治周秦诸子,著作有《周易诂辞》、《国学常识》、《蘦观斋读……[详细]
  黄鸿猷(1875~1923),字琼生,1875年出生,阳山黎埠镇均安村人。清痒生,广西候补知县。赋有胆略,谋而能断,精明强干,所至有声。淇潭村民因水利争讼数年,县知事邓沁会同鸿猷妥办,各得其平。尝建黎埠碉楼,谋捍卫,复击败欧金生股匪,民赖以安,遂为当地诸公所器重。民国元年(1912),委充连阳护商营管带。民国2年(1913),委充广东陆军游击第五营帮统。民国6年(1917),任连县知事。民国7年(……[详细]
  林炳章(1874~1923年)字惠宁,侯官县人,林则徐曾孙,家住宫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进士,特点翰林;后累迁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委为钦差大臣,回闽考察-,行辕设于文忠公祠,极一时重振门风之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投资10万元,兴建福州电力公司。次年,任福建师范学堂副监督;不久,转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兼任“去毒总社”社长,负责组织戒除鸦片烟毒。后赴北京任邮……[详细]
  张丽夫(1847~192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扬州人。扬州弹词艺人张敬轩之侄,“张家弹词”的杰出代表。幼年随叔父学习说唱家传《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4部书。因叔父过早病故,所学仅为片断,尚不能自立,后得扬州评话艺人李国辉之助,恢复家传弹词,又从他人习弹词、昆曲,使演唱书目多至10部以上,且在技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著名书画家汪二丘曾称许说:“扬人之说书者,先后……[详细]
  梁庭楷(1847~1923年),字国长,号直生、孝则,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水埒街。清同治十年(1871年)捐户部郎中,后又捐得二品封典。他热心桑梓的慈善事业,光绪十一年(1885年),与姜自驺等在阳江创设赈济救荒的“书年社”;光绪十八年,捐银1000两,恢复阳江“育婴堂”,继续收养弃婴。他提倡实业救国,倡议在阳江县设蚕桑公司,自己承担大半经费。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成立咨议局,……[详细]
  王希天 (1896-1923),原名王熙敬。吉林省长春市人。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中国人民反对承认灭亡中国二十一条之际,与友人组织留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俄国十月革命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武力干涉苏俄内政。当时日本政府向段祺瑞政府提出共同出兵西伯利亚,并胁迫签订中日军事密约。为抗议签订中口军事密约,1918年初,他率爱国留学生拒约-团回国,同年5月,与李达、许德珩等8人一起被推举为学生代表,……[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