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3)

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3)

221、吴霖 (18801971)
  吴霖(1880-1971),字澍卿,桂林街道大塘村人,出身旧教员家庭。9岁起从父就读于私塾,22岁考入九江中学。毕业后,任县城东初小学堂堂长。清朝末年,只身直下南京,投入巡防六营一哨当司书,后进江苏都督府讲武堂任属官。民国2年底返里,在九江通泮小学任教。以后,当过县商会文牍,县、市政府职员。抗日战争爆发,携家小逃至湖南益阳。28年6月,绕道到当时江西省政府所在地泰和县,任省立护士学校、南昌女中教师……[详细]
222、钱育仁 (18801958)
  钱育仁(1880~1958)字安伯,号南铁。常熟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入县学,光绪二十五年己亥科试,以一等一名得岁贡。时人曾有“道路争看小秀才”诗相赠。后四次赴省试不第。科举废除后,绝意仕途,潜心文学,从师研习骈体文,并因此盛名于时。清末,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907年,主办秋瑾案的浙江巡抚张曾扬,将调任江苏巡抚,钱撰《警告苏人士》一文,声明秋瑾之被杀为冤,并称之为“惨酷无理戮杀无辜……[详细]
223、李桂和 (18801953)
  李桂和(1880-1953),字宗湘,华城镇黄埔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随契约华工到马来西亚怡保埠,初在锡矿场做工,后与富商曾尚卿之女结婚。1918年,承包锡矿开采,获得盈利。1922年,从五华招集100多人出洋,创办“新广和”“广和昌”锡矿公司。1937年,扩展至7个机械化锡矿公司和4个橡胶园,成为怡保埠富商,被当地侨胞举为中华商会及中华大会堂董事、客属公会名誉会长、嘉应会馆副会长等职……[详细]
224、邓允庭 (18801931)
  邓允庭(1880-1931),湖南郴县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师长。井冈山斗争时期任三十三团团长、红四军后方留守处主任。1931年牺牲。……[详细]
225、张思义 (18801912)
  张思义(1880-1912),陕西省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出身贫苦,十余岁为人佣工,因不堪被欺压,报名投军。其身躯高大,体强力壮,且爱好拳术,后被提升为教官。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前,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目睹清王朝-腐败,同年10月22日,参加西安新军,响应“双十”武昌起义,随革命军攻占西安满城(新城),立下战功。11月,甘军窥陕,张思义随革命军赴彬县、永寿……[详细]
226、张骏皆 (18801952)
  张骏皆(1880-1952),字殿骝,号梦鹤,晚年改号佛航、红蕉籍主。山东省乐陵县王程站村(今属乐陵市)人。清末廪生,民国名士、诗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民国四年(1915),至北京任教,课余为北京《东方快报》《小实报》《新生报》等报刊撰稿,为《晨报》特邀撰稿员。并与辛亥老人孙墨佛等人组织《蘼芜诗社》,佛航为社长。1933年,宋哲元指挥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寇血战,张殿骝撰文赞颂,并写《……[详细]
227、张联魁 (18801961)
  张联魁(1880-1961),字星五,山西省代县城内西南街人。中华民国教授、官员。清光绪六年(1880)生,出身富家。光绪二十七年(1901),22岁中秀才,同年入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农科大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归国,任山西高等学校教务长。宣统元年(1909),任山西实业科长。二年(1910)、三年(1911)先后任陕西、湖南农业学堂教员。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中华民国参议……[详细]
228、梁昌诰 (18801926)
  梁昌诰(1880~1926年),字右真。茶洞乡定安堡村人。幼年勤奋苦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解元。不久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学成归国后,历任教育、司法专门学校校长等职。宣统年间(1909~1911年)在家乡发动群众捐资兴办新学,动员其父捐田12亩,加上群众所捐,共得学田69.3亩。用租谷作为经费,办起花岭小学堂,成为茶洞乡最早的学校,使附近村庄的儿童都能免费上学。清末革命浪潮迭起,他……[详细]
  伯恩哈特·贝伦子(BernhardBerrens)1880年9月19日生于德国的蒙如瓦,1898年在布雷斯劳的高级中学毕业后进入汉诺威大学机械系学习,1905年获工程硕士学位。此后在波恩、德累斯顿、科隆等地高校任教。1912年来上海领导同济德文工学堂的建校工作,历任德文工学堂首任校长,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工科及同济大学工学院教务长、教授。1927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年仅47岁。……[详细]
230、唐虎臣 (18801951)
  唐虎臣(1880~1951),山东济宁人。原系京剧演员,武功扎实,戏路宽广,短刀、长矛、箭衣、长靠及滚身腰包戏无不谙练。民国4年(1915年)3月,应聘至陕西易俗社任教,以京剧路子训练学生,使秦腔武戏出现突破和飞跃。当时,易俗社每创作一本新戏,武打均由其设计和排导。曾在新编历史剧《淝水之战》、《火牛阵》、《还我河山》中,独具匠心地设计出“六十人合大操”、“金面拐子马”、“犄角灯火牛荡子”等,恰当地……[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