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106、王德林 (18741938)
  王德林(1873~1938.12),原名王林,字惠民。抗日爱国将领。沂南县后崖子村人。出生于贫寒农家。1895年逃荒东北,当过伐木工、窑工、农工。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期间,应募为筑路工人,担任领工。俄国监工凶残地-工人,一次竟把一个工人鞭挞致死,而当地政府却不敢据理处置。王德林便于1899年7月联络百余人入山,自制刻有“反俄救国被逼为寇”字样的大印一颗,在吉林和黑龙江一带打击俄国入侵者,10余年间,他……[详细]
107、邓树南 (18741925)
  邓树南(1874—1925年),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人。幼时家境清贫,早年便离乡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当过炊事员、工人和店员。经过10余年的勤奋努力,在朋友的支持和合作下自立门户,创办“志成公司”,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业务有所发展,在印尼侨界享有声誉。清末,孙中山在南洋各地宣传反清各民,邓树南深受影响,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带头剪辫子,捐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民国建立后,应临时政府特邀,邓……[详细]
108、洪允祥 (18741933)
  洪允祥(1874~1933)原名兆麟,字樵龄,后改名允祥,别号佛矢,慈溪东安乡洪魏村人。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就读宁波储才学堂,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1902年毕业后与陈训正、钱保杭在上海创办通社,开设科学仪器馆,传播西方科学文化。1904年与钟观光、虞和钦等在上海创办《宁波白话报》。同年7月,自费赴日本入清华学堂。1907年回国,后加入同盟会,任教温州、绍兴等地。1910年(宣……[详细]
109、宋以梅 (18741933)
  宋以梅(1874~1933),字伯芳,是江城乡六新村公所龙湾坪村人。幼读诗书,聪颖好学。光绪二十年(1894)他应廉州府考取廪生。宣统元年(1909)拨贡,钦授东三省盐知。孙中山革命之声兴起后,以梅东渡日本,进宏文书院攻读化学科,时与胡汉民、邹鲁诸先生结纳聚集同志创八属学会,并加入了同盟会。学成回国后,民国初年(1912),被任广东省东莞平柜(征税机构),并被推举为省参议会议员、国会议员。同年12……[详细]
110、张载阳 (18741945)
  张载阳(1874-1945),字春曦,号暄初,浙江省新昌县诚爱乡(今梅渚镇)张家店村人。民国浙江省长、陆军上将。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生,出身农家,幼年随父业农。及长,仪容修伟,臂力过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正科第二名毕业,历任浙江常备军及新军步队哨官、旗官、队官,浙江新军第三营管带,八十四标标统等职。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杭州光……[详细]
111、袁履登 (18741954)
  袁履登(1874—1954),原名贤安,改名礼敦,字履登,以字行,鄞县人。早年就读宁波斐迪中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斐迪中学教务长,兼开明讲堂牧师及省立四中、益知中学英语教员。曾被宁波知府聘为外交顾问,协助办理“教案”,交涉收回宁波江北岸警察权。宁波光复后,任宁波军政分府外交次长兼交通次长,创办《方闻报》。1913年应聘任汉粤川铁路督办公署译员,半年后赴沪任商务印书馆……[详细]
112、古济勋 (18741927)
   古济勋(1874-1927)。字俸之,号放之,永淳县(今横县峦城镇)人。因勤于攻读,清末举拔贡。光绪三十一年(1905)政府提倡“废科举,兴学堂”,当时南宁府官绅对新学不甚了解,但为了响应办新学,乃选派古济勋以公费咨送日本考察学务,继之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政治部,是当时南宁府各州县最早留日学生。1909年,古济勋毕业归广西,负责南宁府创办新学工作,他仿效日本学校的方式创办。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建成……[详细]
113、涂晓墅 (18741944)
  涂晓墅(1874-1944),名家琛,复号小书,晚号樊湖老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家庭,世居城关十字西街。 涂晓墅自幼好学,品格端方,工诗文,精史学,熟悉掌故,兼擅各类联事。1895年中秀才,曾出任江西都昌县知县,旋受朝议大夫(从四品虚街)。因对功名淡漠,无意仕途,遂弃职归里,从事教育。 宣统年间曾主讲寒溪学堂,民国2年(1913年)利用自家住宅创办“精益学校”,占地350平方米,教授生徒。学……[详细]
114、余光凝 (18741945)
  余光凝(1874—1945),字炳心,又字炳星、病心,遂安东亭(今淳安东亭乡)人。父余西园,原以农为业,后参加洪秀全的太平军,任文书。太平军失败,回乡务农。光凝幼年因家贫失学,在家放牛,路过私塾,常伫立馆外,听馆内读书,居然能熟记背诵。塾师见其聪颖,免费收为学生,并送至严州双峰书院学习。后考中秀才,又补廪生,并到严州六睦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5),被选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是本县第一个留……[详细]
115、陈嘉会 (18741945)
   陈嘉会(1874~1945),字宏斋,号凤光,湘阴县界头铺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与黄兴交笃,加入华兴会,后转为同盟会。归国后热衷于“教育救国”,在长沙首创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并任中路师范学堂教务长。三十二年去北京任法政学堂提调,暗中与黄兴联系,发展革命力量,参加南北议和。孙中山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他任陆军部军法局局长。民国1年任南京留守府秘书长,并当选为国会议员……[详细]
116、李肯堂 (18741927)
  李肯堂(1874~1927年),字可亭,河南省洛阳县人。清末秀才。戊戌变法时,曾致书康有为支持变法;武昌起义爆发后,响应辛亥革命参加了张钫领导的东征军。袁世凯0辛亥革命果实后,李肯堂认为:“欲社会治非施以切合世界潮流之新型教育,别无其他良策。”于是,自筹经费,创建新型高级小学,自任校长,教育质量闻名遐迩。民国7年(1918年),河南省教育厅委任李肯堂为洛阳县办学所(今称教育局)所长,兼洛阳县古物保……[详细]
117、文经纬 (18741913)
  文经纬(1874~1913)文经纬,字晋藩,长沙县白若铺(今属望城县)人,清同治十三年生。父寓谷,课子甚严。文经纬不屑于业科举制艺,少从钱维骥、周震鳞习新学。光绪三十年(1904),他人宁乡师范学堂,次年受谭延闺聘为中路师范学堂监学。同年秋留学日本,入警察科,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1),他由日本毕业归国,在家乡创办小学堂。三年,保路风潮勃起,革命形势日趋成熟。他先后参与创办铁路协会、体……[详细]
118、包识生 (18741933)
  包识生(1874~1933年),字德逮,名一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名医世家。其父包育华为本县名医、兄弟究生、仰山、德崇均为行医为业。识生幼承家学,潜心钻研医学,尤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辩证论治的理论研究较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伤寒论章节》一书问世,纠正了以前一些医家的谬误,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后到潮州、汕头行医,名声渐著。民国元……[详细]
119、周子和 (18741926)
  周子和(1874-1926),字永宽,福州南屹镇芝田村人,号郇人山道者。清末民初福州虎拳的代表人物,日本上地流空手道的师祖。周子和从小嗜武,天性聪颖,勤奋好学。先后拜鹤拳名师郑友度、虎拳宗师李昭北为师,习练鹤拳、虎拳及十八般武艺。后周父得知有柯细悌者身怀绝技,遂请到家中,让周子和再拜柯细俤为师。周子和原本功底扎实,又得名师指教,日夜刻苦练功,诸般武艺日益精进。他擅长的武艺很多,但以鹤拳为精、虎拳为……[详细]
120、邵乾一 (18741958)
  邵乾一 (1874-1958),又名邵尚勤。辽宁省金县人。幼年读私塾,稍长随父学作生意。在兄弟5人中,排行第四,后协助父亲经营天兴福杂货店。日俄战争后,大连港开放,中外商人云集。他抓住时机扩大营业,1909年初,又开设大连天兴福制油厂。之后,又在长春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机器制粉厂,定名天兴福第一制粉厂。1920年后,开始把资本投向北满,在哈尔滨香坊建成天兴福第二制粉厂,1921年4月投产。1922年在……[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