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66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66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汤展文(1661~1724),原名谐,又名大成,号怀村,世居丹阳县城南门外木桥汤甲。从小聪敏,过目成诵,11岁应县试。嗣后,赴武进县应试入泮(秀才)。汤笔锋犀利,思维敏捷,好仗义执言。友人王信候被土豪王瑞五杀害,他出于义愤,代为鸣冤,得罪了王瑞五的歃血交、镇江府署恶吏徐士起,又为练湖兴利除弊,写《复练湖议》数篇,触犯当地恶霸汤国相;为维护伦化,又结怨族中大逆汤大衡。徐土起先后因缘勾结汤国相等,贿赂……[详细]
2、何焯 康熙帖学四大家(16611722)
  • 何焯
  [清]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晚号茶仙; 崇明人,为官后迁居长洲(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 何焯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何焯、汪士鋐并称为康熙间四大家何焯(1661—1722),字屺瞻,号茶仙,江苏长洲人。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 孤介好学,初忤钱谦益、方苞,再忤徐乾学。主翁叔元家,翁受……[详细]
3、杨宗仁 汉军正白旗(16611725)
  杨宗仁(1661—1725)字天爵,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大臣。监生。康熙三十五年,授湖广慈利知县。苗酋虐,其众走县境,苗酋求之,不与。上官檄与之,宗仁持不可,乃止。调蓝山。八排苗为乱,巡抚赵申乔遣兵讨之,将不恤兵,兵将为变,宗仁单骑抚定之。举卓异,四迁甘肃西宁道。五十三年,授浙江按察使,丁父忧归。五十七年,起广西按察使,署巡抚。旋擢广东巡抚。圣祖以各直省钱粮多亏空,谕督抚清理。宗仁疏言:“广东亏空现……[详细]
  吴之章(1661~1738)字松若,号槎叟。寻乌篁乡堡(今晨光乡)香山村人。他自幼聪慧、能诗善画。清末曾名噪一时,斐声文坛。著有《泛梗集》四卷。吴少年时,刻苦好学,既学词章句法,又学碑帖绘画。据光绪三十三年《长宁县志》载,吴氏“生而慧敏,博涉多通”,尤其对文学、书法造诣颇深,时称“小学大师”。但身处乱世,仕途不佳,以至“位卑力薄”、“大器晚成”。直到37岁,才被“补为县学博士子弟”,40岁(170……[详细]
  李象元(1661—1746年),字伯猷,梅城金山人。家素业儒。少年勤奋攻读,学有所成。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清代嘉应州入翰林院之第一人。任山东典试副主考时,他不嫌贫贱,认真选拔贤才。依清例,典试官主副考对取卷名额例有分配,但他仅荐取一名,此人年龄较大,足跛。主考官奇之。李象元说:“此人五官有缺陷,但道德文章甚好,有奇才,我特取之。”后此人任广东巡抚,有政声。李象元在山东……[详细]
  焦袁熹(1661~1736年),字广期,松隐乡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因祖母和母亲年事已高,故绝意仕途。康熙五十三年,朝廷招选实学之士,经大臣推荐,奉旨召见,焦以双亲年高再三推辞。后授山阳教谕。他性格外和中刚,好扬人之长,明末赵和、缪谟及潘牧、钱起盛等人,均因他提携游扬而成名,曾帮助王鸿绪编纂《明史稿》,因意见不合,中途退出,别著《此木轩纪年略》5卷。他一生刻厉清苦,家中房屋破旧难遮风……[详细]
  杨名时 字宾实,号凝斋,1661年生于江阴东门。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1717年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绩。1719年迁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1726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事,乾隆即位,以其诚朴端方,诏赴京,加礼部尚书衔兼国子监祭酒,并兼值上 书房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赠……[详细]
8、吴襄 (16611735)
  吴襄(1661~1735)字七云,号悬水,青阳老田吴村(今九华乡老田村)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教习庶吉士,先后任三朝国史、《治河方略》、《诗经集注》总纂修官及会试同考官。雍正元年(1723),命直南书房,充侍读学士,督顺天府学政。雍正三年,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任经筵讲官,参与修纂《明史》、《八旗志》,并执笔撰写《贤良祠诸臣列传》。历礼部尚书,署都御史,于雍正十三年病逝……[详细]
  谢赐履(1661—1726年)龙水镇桥渡村人。20岁与父同时中举,任感恩县令(今海南省东方县)。清康熙五十四年“715年),谢赐履升任水平知府,所辖滦县、昌黎,迁安、乐亭四县暴雨成灾,庄稼全毁,百姓嗷嗷待哺。谢赐履急令四县造册开仓赈济,县令怕丢乌纱帽,建议等待上级批复后再发赈济粮。谢赐履说:“未经上级批准的责任由我负责,但延误救灾饿死人的罪责你们能担得起吗,”便亲赴灾区视察。动员富户借粮赈灾,几天……[详细]
  沈恺曾(1661—1711),字虞士,号乐存,归安(今湖州)人。17岁中举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历掌山西、浙江、河南道事宫御史。三十八年,由掌河南道御史巡视两广盐课,设“折旧完新”法,请免渔引盐耗,商民无不感激。留任一年,回京复山西道事。不久,因受广东运使牵连,坐事免官。著有《耒雨吟稿》、《东南水利议》、《西台奏疏》、《四书义名》、《苹洲偶存》等。……[详细]
11、朱陈 (16611752)
  朱陈(1661~1752),龙溪都巨镇乡(今隆江镇凤红村)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为岁贡。其人素性谦和,言论笃实,受到远近读书人的推崇。他精于医术,医德高尚,常免费为贫苦乡民治病,是县古代从医见于史志的唯一人物。朱陈的子孙传其医术。至清光绪年间,其第六代孙朱耀春,在惠城行医,精通《伤寒》、《金匮》,尤精于儿科。耀春善观唇色,察指甲、三关而断症,疗效如有神助,救活患儿无数,人称“-”。朱陈享寿……[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